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肛肠 肛肠症状 查看内容

肠易激综合征“不好惹”

2016-2-3 00:37|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054| 评论: 0

你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吗?

肠易激综合征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精神、饮食等因素常可诱使症状反复或加重。此外,部分IBS患者常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胃食管反流病等,常常有容易被忽略的肠道外表现,比如头痛、腰背等多部位疼痛、排尿困难或尿频尿痛等。由于篇幅所限,患者朋友可以根据以下肠道症状,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肠易激综合征(以下简称IBS)。

1.腹痛 大部分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的性质呈锐痛、痉挛痛和钝痛等。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睡眠中痛醒者。腹痛通常是在饭后出现,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是哪一种或哪一类食物能引起IBS。

2.腹泻 一般每日3~5次,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便,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3.便秘 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

4.其他消化道症状 腹部胀气或腹胀感,可有排便未尽感、排便窘迫感。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

5.全身症状 相当部分患者可有非特异的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和注意力难以集中,可伴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等。

6.体征 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分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如何快速识别IBS伴心理障碍的患者?

IBS伴有心理障碍的患者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特点,比如过分关注躯体不适,很在意排气的多少,排气的气味,不敢去公众场合等等。口苦、口干、口腔异味,实际上并不存在口苦(精神科称其为“转换症状”,即精神上的焦虑转换成躯体某一部位的不适感)。笔者从多年研究心身消化疾病临床与基础中总结出以下心理障碍的识别线索供大家参考,对快速识别IBS伴心理障碍的患者具有实用价值。

1.病史长,自我感觉全身上下都有玻(病史越长,发生重大器质性病变可能越小)

2.“过度”检查及治疗:大量检查单据。(检查越多越没意义,治疗越多越不准确)

3. 离奇的主诉:过分关注大便(把正常当异常),排气,躯体变形(常做美容,减肥),吃保健品,咽部不适,过度心细,易被暗示。

4.患者候诊不耐烦,频频叩门,言行举止让人心烦。

5.难以解释的各处疼痛(肛门疼,胸疼,腰背疼,乳房疼),镇痛剂无效,经历多次手术(常见胆囊、阑尾切除术、乳房、脊柱、剖腹探查等手术)却疗效不佳。

6.胃肠镜检查高度敏感,进镜困难,呼痛不止或频频呕吐,打嗝。

7.自带一张病情介绍,唯恐有任何遗漏(符合率>90%)

8.口苦、口干、舌苔厚。(其实并不干并不苦)口腔异味。

9.说话滔滔不绝,难以打断,或答话表现反应迟钝,所答非所问。

10.反复不断地重复着某个不适症状,唯恐医生没有听清或没有注意自己的诉说。

11.反复多次出入于门诊室咨询医师同一个问题,唯恐自己挂一漏万。

肠易激综合征(IBS)应该如何治疗?

鉴于IBS发病原因涉及许多方面,因此,治疗也不能千篇一律,应针对患者的主要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在常规治疗中除了注意起居、饮食规律,调整膳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和过冷食物外,还要禁止不耐受食物(如乳糖等);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者可用抗生素治疗。改善肠道动力,恰当地选择促动力剂和动力抑制剂等。

由于难治的IBS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与之相关的肠道内外症状,因此,更应关注患者的心理认知治疗,帮助患者合理地选择、服用抗抑郁抗焦虑剂对改善他们的多种临床症状,重新回归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1 01:21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