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发生速度分类: ①急性心力衰竭 发病急骤,心输出量急剧减少,机体来不及发挥代偿功能。易出现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昏迷等。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肌炎等。 ②慢性心力衰竭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往往伴有心肌肥大、心腔扩大等代偿表现。心功能代偿失调临床表现为心输出量减少、体内水钠潴留、水肿、淤血等。 常见于高血压病、心瓣膜病和肺动脉高压等的后期。 2、按发生部位分类: ①左心衰竭 最常见。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主动脉瓣或左房室瓣关闭不全等,主要引起肺循环淤血,患者出现肺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②右心衰竭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等,也可继发于左心衰竭。 主要引起体循环淤血,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等症状。 ③全心衰竭 左心和右心功能都衰竭,既有肺循环淤血,又有体循环淤血。多数为左心衰竭发展到右心衰竭,少数一开始即表现为全心衰竭,如心肌炎、心肌病等引起的心力衰竭。 3、 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 ①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是指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低于正常休息时的心输出量。 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病等引起的心力衰竭。 ②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是指心力衰竭前心输出量高于正常;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虽比心力衰竭前降低,但仍高于或接近于正常休息时的水平。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高动力循环状态的疾病。 4、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按功能特点) 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脏以其收缩射血为主要功能,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降并有阻性充血的表现。 舒张性心力衰竭:当心脏的收缩功能不全时常同时存在舒张功能障碍。 单纯的舒张性(舒张期)心衰: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某一阶段,当收缩期射血功能尚未明显降低,而因舒张功能障碍而致左室充盈压增高导致肺的阻性充血。程度不重,衰症状不明显。严重的舒张期心衰见于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原发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