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药物治疗心肌缺血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抗动脉粥样硬化再次形成。那么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都有哪些呢?就让我们专家告诉我们吧。 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可分为中医和西医两大类: (一)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的优点是见效快,具有治疗针对性,适合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之用;缺点是多数会产生副作用及抗药性,且达不到多靶点防治的治疗效果。 1、硝酸酯类药物 2、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3、降脂药物 (二)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根据病人的各种症状辨证施治,进行相应的针对性多靶点治疗、耐受性好以及用药安全的优点,更适合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在恢复期进行全面防治。 1、活血化瘀类 2、芳香开窍类 3、活血化瘀、疏通血管、芳香开窍双效类 有效的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凝状态及高脂血症,戒烟酒、合理饮食,对防治心肌缺血是至关重要的。治疗心绞痛的各种药物对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都有效。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耗氧增加(发作前心律增快和血压升高)所致的SMI最有效。尤其是控制午前发病者疗效更突出。 扩血管剂对冠脉痉挛所致者有较小的效果。在钙拮抗剂中,硝苯地平因作用时候短和增加心律,疗效交叉,多用比尔硫卓和氨氯地平。硝酸盐类对SMI很有效但易发生耐受性,主张用硝酸盐类不过夜,以保证数小时的无硝酸盐类的间歇期。 由于老年人SMI在夜间发作也有一定的频数,可以白天用硝酸盐类,晚间用钙拮抗剂。若页心肌耗氧增加和冠脉痉挛所致的缓和性心肌缺血者应联合用药,如氨氯地平和阿替洛尔合用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SMI高峰多发生于晨后数小时内,短效制剂应在病人沉醒后立即服用。长效制剂应在晚上临睡前使用,有利于控制SMI的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