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心脑血管 动脉硬化 查看内容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诊断

2018-8-15 18:12|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280| 评论: 0

动脉硬化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其中年龄的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被认为是5大危险因素。并且这些危险因素,几项叠加的话,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概率也会很明显成倍增加。许多研究发现,戒烟或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均可改善动脉硬化。

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每降5毫米汞柱,可使脉搏波传导速度减慢1.3米/秒。最近,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高血压、内脏脂肪积蓄型肥胖等生活习惯疾病也显著的增加了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危险性,所以也把它们称为复合危险因素症候群。这些病患不仅与遗传有关,还与营养过度,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很大关系。所以,预防动脉硬化需要重视生活习惯的改善。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源头,这相对占最大比例,相对少的成分是遗传背景,二者互动,形成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糖脂等方面的代谢异常,作用于动脉血管壁,产生一系列血管生物学改变,如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等。

目前用于动脉硬化早期检测的指标主要是abi(踝臂指数)和pwv(脉搏波传导速度)。

abi 是判断由粥样动脉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阻塞的指标。通过同步测量四肢的血压,再由脚踝收缩压除以上臂收缩压中较高的值,得出结果。根据abi,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的狭窄、阻塞情况。对于阻塞性动脉硬化症(aso)的诊断和术后观察最合适。此外,通过观察左右上臂血压差,可以检测出大动脉炎症和锁骨下动脉狭窄等上肢动脉的异常情况。

pwv是判断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动脉壁硬化程度的指标。运用“当动脉硬化时由心脏输出的血液产生的波动(脉搏波)的传导速度会加快”这一原理,测量2次心跳之间的波动(脉搏波)传导速度,判断血管的弹性程度。

pwv可以作为将来患粥样动脉硬化或冠状动脉硬化疾病风险因子的评估指标。动脉pwv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预测指标。动脉硬化的进展有先于冠状动脉硬化的倾向,所以动脉pwv对所有死因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是非常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

总之,作为综合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pwv及abi等检测具有无创性、简捷、时间短、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不但可用以确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而且有益于识别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已逐渐被推广应用于临床,并且在常规体检、社区普查工件和高危人群中,对血管早期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重要的依据。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1 01:26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