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失常系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显着不规律,使心房和心室的节律也不规则。各种类型窦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在同一导联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 间期与最短的P-P 间期之差超过0.16s(也有学者主张超过0.12s)。窦性心律失常一般无特殊症状,只有在心率过低或过速时引起心悸、眩晕甚至昏厥。 窦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与病因 1、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系窦性 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各年龄组均有发生,最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也可见于老年人。为一种生理表现,绝大多数窦性心律失常者的心脏功能正常,也可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或吗啡注射后及心脏瓣膜病患者。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 比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少见,与呼吸周期无关。可见于老年人,偶见于健康人,心脏病患者比无心脏病患者多见,尤其有冠心病者。在颅内压增高、脑血管意外、脑功能不全者也可发生。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如应用洋地黄、吗啡、阿托品等)亦可引起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 3、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是窦性 心律失常的一种特殊类型,指QRS 波群的出现可以改变窦性P-P 间期的时距。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多见于窦性心律合并二度和叁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也见于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又无逆行心房传导的室性期前收缩与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