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它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那么,它的中医病因病机是什么呢? 1、正衰积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元气耗任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起携痰浊、瘀血上扰清窍,突发本病。正如《景岳全书。非风》说:"卒倒多由昏聩,本皆内伤积颓败而然。" 2、劳倦内伤:"阳气者,烦劳则张"。顿劳过度,易使阳气升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扰清窍脉络。因肝阳暴张,血气上涌骤然而中风者,病情多重。 3、脾失健运,痰浊阻络: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内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或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郁互结,携风阳之邪,窜扰经脉,发为本病。此即《丹溪心法·中风》所谓"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 4、五志所伤,情志过极:七情失调,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行,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另外,部分学者认为中风病有因外邪侵袭而引发者。如风邪乘虚人中经络,气血痹阻,肉筋脉失于儒养;或外因引动痰湿,痹阻经络,而致喁僻不遂,此即古人所谓"卒中"。 脑中风常见的诱因为: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过激,跌仆努力等。 综观本病,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瘀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中风。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概而论之有虚(阴虚、阳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虚、气逆)、血(血瘀)六端,此六端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阻络,瘀血阻滞,气血逆乱。而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脑中风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用中医理论来讲其总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瘀阻;同时又有兼寒兼热的区别,急性发病时多以标实为主,其中瘀血兼痰浊痹阻脉络为基本病机,故针对此病机确立了活血化瘀、芳香开窍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