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中风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脑梗塞”,即脑血管被血栓堵塞或高度狭窄导致脑”组织坏死”,也称”缺血性中风”,约占83%;一种是”脑出血”,即脑血管破裂导致的中风,也称”出血”性中风,约占17%。 面对中风的态度应该是:预防重于治疗。预防重于治疗。很多研究表明,中风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 监测三高是长期任务中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糖尿病”、肥胖、缺乏合理运动、食盐摄入量高、抽烟、酗酒、药物滥用等。这些危险因素或多或少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方面。高血压、吸烟族、慢性牙周病患者等脑中风高危人群必须做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的监控任务。 “监”就是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新病情;“控”就是长期平稳地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的水平。监控任务是长期行为,甚至是终生行为。所谓的正常人也要保证一定时期内去医院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三高症病人必须避免断断续续服药的坏习惯。这样易使血压、血糖波动太大,加重血管的损害,诱发脑血管破裂或闭塞。 高血压患者应该避免将血压降得过猛过低,因为这样会使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脑损害,特别是有脑血管狭窄的病人。 对有中风史的病人和有脑血管狭窄的病人,其血压的监控应该由脑血管专科医师指导。在选择降压药方面,高血压患者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选择长效降压药,避免短效降压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