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各种疾病损害了心脏的正常功能,是一种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共同病理状态,可以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出现了心力衰竭并发症表明疾病已经进入比较危急的状态,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心力衰竭的出现呢?已经出现了心力衰竭的患者如何防止病情恶化呢? 1、积极治疗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发病 心力衰竭大部分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积极控制原发病才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比如高血压如果任其发展,将引发心力衰竭,但是坚持按时服用高血压药,将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就不会发展成心力衰竭的地步。 2、适当活动 心衰患者切忌一直躺在床上,病情稳定时应适当下床活动,增加活动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活动量应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避免参加较剧烈的活动,最忌活动过多、过猛,如果活动中出现气急、胸闷的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休息,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 已患心力衰竭的病人平日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油腻。多食蔬菜和水果,或者蔬菜食品和水果食品。注意营养和膳食平衡,适当补充蛋白质。此外一定要控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防止呼吸道感染 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会加重已有心力衰竭病症的病情,使心力衰竭发生急剧恶化。因此,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心力衰竭患者要尽量减少外出,即使出门也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避免去人群密集之处。发生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应及早去医院治疗,切记拖拉,可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