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力衰竭的病因: 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最终都会导致心脏变大,形态发生改变,心肌收缩力减弱,发生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心衰往往迅速造成死亡,慢性心衰对生命的伤害是一个长期过程。 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风湿性疾病等,也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在慢性心衰的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以下主要介绍的是左心衰竭。 二、心力衰竭发生的诱因: 1、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2、心律失常:房颤最常见。各种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诱发或加重心衰。 3、血容量增加:高盐饮食、输液过多过快 4、过度劳累:情绪激动 5、治疗不当: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 6、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合并其他疾病 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1、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短 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因气短不能平卧位休息,需高枕卧位或座位休息;已入睡突然憋醒被迫坐起伴呼吸困难,坐起休息后可缓解;最严重者为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倦怠、头晕、心悸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四、心力衰竭的诊断: 左心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基础心脏病病史、临床症状及医生查体、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心室扩大、射血分数(EF)减低可诊断。 五、 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不仅包括短期内改善症状,还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改善长期预后和减少死亡率。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疗。不能因为近期无症状就停药,这样症状可能短期内就会复发,且对长期预后是不利的。 1、病因治疗:积极控制原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2、去除诱因:避免感冒、输液过多过快、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停药等。 3、休息、适当控制钠盐摄入 4、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普利)或受体拮抗剂(ARB; ××沙坦)、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正性肌力药(地高辛等)。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一)药物治疗需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给药不当,会加重心衰症状,造成不良后果。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普利)或受体拮抗剂(ARB; ××沙坦)、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在心衰治疗中至关重要,不能轻易停药,有些疾病(如心肌病)在长期坚持服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后,心脏可恢复正常大小,心功能可恢复正常,而一旦停药,心脏会继续扩大,继而发生心衰,所以一定长期坚持服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