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心脑血管 心力衰竭 查看内容

心力衰竭防治应规范

2016-2-22 04:55|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731| 评论: 0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心衰患者的数量已高达2250万,并且仍以每年200万的速度递增。且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20%的心衰患者出院将在30天内再住院,花费了大量医疗费用。

我国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目前35~74岁成年人中仍约有400万的心衰患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规范心衰诊治,挽救患者生命,节约医药成本,是医学界迫需解决的课题。

心力衰竭临床研究领域目前热点较多,而缺血性心衰和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成为研究的主要焦点。可以说,心力衰竭几乎是所有累及心肌的心脏或非心脏疾病的共同结局,其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和(或)瓣膜病、糖尿病等,其中冠脉疾病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冠心病所致心力衰竭在不同阶段机制不同。

心绞痛患者仅有心肌缺血,在症状发作时可有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异常,如果范围较大会导致一过性心力衰竭。但心肌长期严重缺血可导致心脏结构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当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心力衰竭与坏死心肌的部位和数量相关,如坏死心肌≤20%,且处于非重要收缩部位,LVEF可正常;如坏死心肌>20%或累及重要收缩部位,LVEF降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

患者出现心肌顿抑或机械并发症时,也会通过不同机制导致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后或大范围心肌长期慢性缺血时,由于心室重塑等原因,患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室壁收缩不协调及瓣膜反流等缺血性心肌病表现,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

此外,冠心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老年退行性瓣膜病、肾功能不全及睡眠呼吸障碍等,也会促进或加重心力衰竭。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1 21:52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