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心脏的受损部位分类 ①左心衰竭。主要是左心室搏出功能障碍,多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②右心衰竭。主要是右心室搏出功能障碍,见于肺心病、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的疾病,并常继发于左心衰竭。 ③全心衰竭。左、右心都发生衰竭。 常见于如下几种情况: a、持久的左心衰竭可使右心负荷长期加重而导致右心衰竭。 b、心肌炎、心肌病等病变如发生于全心,亦可引起全心衰竭。 2、根据发病的速度分类 ①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骤,心输出量急剧减少,机体来不及分发挥代偿作用。常伴有心源性休克。 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处于一种持续的心力衰竭状态,并伴有静脉淤血和水肿。 3、根据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 ①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此种患者在基础状态下心输出量就低于正常。 ②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继发于代谢增高或心脏后负荷降低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贫血、B族维生素缺乏病(脚气病)和动静脉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