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大量调查表明,气温下降时,人的血压往往会升高。究其原因,是因为: 1、机体为了保持体温恒定,减少散热,毛细血管会收缩,这会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2、气温低,出汗少,使血容量增加; 3、天冷之后,食欲增强,人们往往进食过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些食物会同时增加水分的摄入及保留,致血容量增加; 4、天气寒冷,散热快,为了保持体温,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如果再有紧张、焦虑、急躁等应激情绪的存在,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秋冬之季,有高血压病史者,保持血压平稳,防止波动至关重要。 专家指出,保持血压平稳的关键是规范服药,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有的病人根据一两次自测的血压结果,便自己随便调药,这是不妥当的。要知道,由于测血压时间与服药时间关系密切,一两次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血压状况。所以,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 目前,伴随寒流来袭,建议有高血压病的人,一定要按时复诊。伴有糖尿病的人,应注意控制血糖,保持低糖、低钠饮食。注意防寒保暖,尽量避免紧张、焦虑、急躁等应激情绪,以防脑卒中的发生。 一旦中风及时拨打电话前往就诊,为自己和家人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脑卒中一旦发作,每耽误一分钟的治疗就可死亡190万个神经元细胞,140亿个神经突触。脑卒中虽严重,但是它也不是不可避免的。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比普通人患脑卒中的概率高6到8倍。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可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日常生活中预防脑卒中小诀窍 1、保持良好的心态 烦恼忧愁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分泌一些毒性物质损害我们的大动脉,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病。所以遇事不能过于急躁,要保持一个良好心态。 2、控制体重 肥胖使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加重,与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肥胖者也容易患心脏病和糖尿病,后两者都会使卒中的危险性增加。将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可以预防卒中。同时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并经常运动,少吃富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物。 3、注意气象因素影响 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发,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发生。 4、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4~6倍,甚至当血压轻度升高时,就会使卒中的危险性增高。 5、定期健康体检 一些危险因素如心脏病、高血压、胆固醇和血脂水平升高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来发现。通过正确的药物治疗以及恰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改变或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6、改变饮食习惯 避免过多的脂肪:过多地摄入脂肪,特别是饱和性脂肪酸和胆固醇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后者与卒中的关系非常密切。限制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的方法包括减少烹调油的用量,少吃肥肉,食用低脂或无脂食品,少吃油炸的食品,限制鸡蛋用量(每周不超过3个)。 避免过多的盐: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食盐是饮食中最主要的盐的来源。在大多数经过加工的或罐装食品中都有大量“隐形”的盐存在,例如磷酸氢二钠、谷氨酸钠、硝酸钠或类似的化合物中都有很高的钠含量。因此,建议不要吃的太咸,并且要多吃新鲜的食物。 限制饮酒:过量饮酒者的卒中危险性增高,对于大量饮酒者,卒中的危险性更高。健康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一样,大量饮酒都能够增加卒中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