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律失常”,很多人都较为陌生,但是,目前患有心律失常的人群越来越多,如果不加以警惕也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那么,对于心律失常可以有哪些预防的方法呢? 一、保证充足的睡眠 高质量的睡眠可以预防疾病的发作。俯卧是最不宜采取的睡姿,因为俯卧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心律失常患者以及”心脏病”患者,应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因为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可采取半卧位或30度角坡度卧位,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二、保持好心情 众所周知”心律不齐”的致病因素有很多,例如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吸烟喝酒等。研究显示,生气所引发的心律不齐的心电图比一般心律不齐来得更加混乱,也更加不稳定,所以是最致命的。 研究结果发现,在记录的所有56次电震中,所有患者的愤怒都在2级以上。所有生气引发心律不齐的患者均起始于早期心室收缩,正是这种形式的心脏收缩会提高造成突发性心脏衰竭的概率。 三、切勿空腹运动 老年人晨练是养生修性的一个好途径,但这种不吃早餐就投入锻炼的方式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甚至还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空腹运动很容易造成”低血糖”,持续性严重低血糖将导致不可逆性脑损害,甚至死亡。 即使是健康老人在空腹运动时也有很多问题,因为人在空腹运动时会从脂肪中分解出能量,这时,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会增高,过多的游离脂肪酸会对心肌造成影响,引起心律失常等问题,甚至会导致”猝死”。 此外,早晨起床后,人体也刚刚苏醒,体内交感神经开始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心率和血压升高的速度较快,所以早晨是老人心脑血管等病的发病高峰时期,过于激烈的运动也会造成身体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