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下腹痛、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等。妇科检查可们及附件增厚、压痛或有包块。 中医病机 1.湿毒壅盛 经期脏腑虚弱,产门不闭湿热之邪乘虚入侵,客干下焦盆腔,久而蕴毒发病。亦可因经期不避房事、流产的危害 href="http://fuke.familydoctor.com.cn/a/201210/202481012445.html" target=_blank>流产或妇科手术等消毒不严,致病菌侵入内生殖器而致病。 2.气滞血瘀 湿毒阻滞,气滞血瘀,瘀热成疤。或忧郁忿怒,气机紊乱,气滞血瘀成疤。 3.脏腑失调 劳倦过度,脏腑功能失调汽血失和,滞而成疤。 诊断要点 1.症状:发热,下腹部疼痛,带多色黄,腰骶疼痛或酸痛。 2.妇检: 阴道分泌物多、呈脓性,宫颈有举痛,充血,宫体水肿感、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或有炎性包块。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中性细胞增多。宫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可能找到致病菌。 4.B超:提示附件水肿,或有界线不清的包块,提示炎症包块。 以上是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依据,如治疗后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迁延为慢性盆腔炎,主要症状下腹部隐痛,带多、色白或黄,腰痛,附件处增厚或压痛,或有包块。 辩证分型 1.湿毒蕴盛 经行前后发热,下腹部疼痛拒按,带色黄或伴臭味,小便黄赤,大便不调。苔黄腻,舌红,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方药:银翘红酱解毒汤加减。 2.气滞血瘀 下腹部疼痛拒按,或有低热,腰骶酸痛,痛经,经前乳胀,月经失调,盆腔有包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治法:理气活血,消疤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3.脏腑失调 盆腔慢性炎症迁延多年,骶腰酸痛,经行加剧,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纳少便溏。苔腻,舌淡紫,边有瘀点,脉细弱。治法:健脾益肾,和血调气。方药:健固汤加减。 注意事项 1.急性盆腔炎有脓块形成时应采用半卧位,以利于脓液及带下的引流。 2.加强卫生宣教,注意妇女五期卫生,严禁经期房事。平时注意保持阴部卫生,可用洁尔阴洗液或肤阴肽洗液等清洗外阴。 3对于能引起盆腔炎的一切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阑尾炎等均须积极治疗以防止本病发生。 4.对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务必彻底,以防转为慢性。 5.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6.如高热持续3天以上不退,腹痛加剧,考虑有盆腔脓肿应加用足够的抗菌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