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张大伯60岁生日,儿女们都来给老人拜寿,一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又吃又喝。细心的小女儿张丽发现母亲刘阿姨总也坐不住,吃一会儿就跑去里屋,再出来时就完全平静下来了。反复几次之后,张丽觉得蹊跷,就偷偷跟着母亲来到里屋,只见母亲用手隔着衣服使劲搔抓自己的阴部。一见女儿进来了,刘阿姨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小声说道:“咳!我也不知怎么就落了这么个见不得人的毛病,从6年前绝经到去年,身体一直好好的,阴道也干干的,没有什么分泌物。可从去年开始,不知道怎么搞的,白带突然多了起来,最让人尴尬的就是这瘙痒,总怕别人看见,但忍又忍不住,有时甚至都抓出血,皮肤抓破后还伴有局部疼痛。我还以为是长虱子呢,每天都清洗外阴,并用开水浸泡内裤,还特意买了几条棉制内裤以及专门对付虱子的药,可用后仍无济于事。到附近街道医院也检查了几次,既没有糖尿病,白带中也没有找到滴虫和霉菌,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已一段时间了,还是不见效果。”
听了母亲的话,张丽也很着急,因为她单位有位同事的婆婆曾患外阴原位癌,发病开始的症状就是外阴瘙痒。第二天一大早,张丽就拉着母亲到一家市级医院妇科求治。经大夫检查发现,刘阿姨的大小阴唇、阴蒂等处的皮肤变白,呈对称性。病区皮肤有的厚,像块胶皮,有的地方却变得很薄,干干的失去了原有弹性。阴道口有些挛缩狭窄。大夫告诉张丽,刘阿姨得的是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按病理可分为增生型营养不良、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以及混合型营养不良三种类型。 增生型营养不良 一般多发生在30~60岁的妇女。主要症状为外阴奇痒难忍,皮肤抓破后伴有局部疼痛。 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10岁以内的幼女,但多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主要症状为病区发痒,一般远较增生型病变为轻,晚期可出现性交困难。 幼女患此病者多在小便或大便后感到外阴及肛周不适,外阴与肛周区可出现珠黄色花斑样或白色病损。幼女患者不同于成年患者,一般至青春期时,病变多可自行好转或完全消失(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可缓解瘙痒)。 混合型营养不良 在菲薄的外阴发白区邻近部位或其范围内伴有局灶性皮肤增厚或隆起。 一般认为在增生型及混合型病变中,仅5%~10%可出现非典型增生(有部分可出现癌变)。非典型增生多无特殊临床表现,局部取活体组织检查为惟一的诊断办法。 对此病以往多主张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实践证明,控制局部瘙痒或恢复外阴皮肤正常形态,药物治疗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故目前大多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治疗后应继续随访,特别是增生型营养不良而有破溃、硬结者更应提高警惕,以防发生癌变。 对刘阿姨这种混合型营养不良的情况,即使治愈后还要注意定期复查。 大夫嘱咐刘阿姨,要经常保持外阴皮肤的清洁,禁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药物擦洗,避免用手或器械搔抓;不吃辛辣或过敏食物;衣着要宽大,不穿不透气的人造纤维内裤,应穿棉制的透气性好的内裤。 按照医生的嘱咐,刘阿姨天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交替涂擦两种软膏。嘿,还真管用,一个多月后,白带减少了,病变皮肤也变软了,尤其是那令人尴尬的外阴瘙痒再也没来“骚扰”过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