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眼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调查发现,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约7%有视网膜病变;病程超过15年,视网膜病变率达到了25%;20年以上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更是高达60%以上。 糖尿病“上眼”有症状 在视网膜病变的初期,患者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 ◎视力减退,视力严重丧失,甚至失明。这是因为眼底新生血管生长、玻璃体大量出血,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所致。 ◎有眼前闪光感。这是因为视网膜水肿会引起光散射。 ◎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视物变形(如看东西出现重影)。 ◎眼前似有发黑的物体漂浮,如小球、蝌蚪或蜘蛛网等。这是因为视网膜小动脉破裂,少量出血进入玻璃体,可使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 出现症状,尽快确诊 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检查进行确诊——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此法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此法能够清晰显示眼后段的形态特征,反映视网膜各层间的结构,视网膜及其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能够客观评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程度。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此法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其他检查:如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眼底照相检查等。 不同时期,不同处理 确诊以后,根据病变的不同时期,可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 ◎早期 病变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进行密切的眼科随防,以及时了解眼部情况的变化。同时,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防止眼部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中期 眼底出现出血和新生血管,应及时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否存在无灌注区;如果范围5个视盘大小,则应及时做视网膜光凝,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晚期 对于较重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眼底反复大量出血,大片纤维增殖膜或视网膜脱离,应尽早做玻璃体切割手术,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釜底抽薪”是治疗上策 对于糖尿病眼病,根本性的治疗方法当然是“釜底抽薪”——治疗糖尿病。 对于有害血脂偏高和视网膜黄斑区及其周围有环形硬性渗出的糖尿病患者,应摄取低脂饮食,并应用抗凝和调脂药物(如肝素、氯贝丁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还应控制血压。 另外,手术治疗也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其中包括: 1.光凝治疗。一是可以导致新生血管退化并阻止它们再生;二是减少黄斑水肿。前者是针对增殖性病变而言,后者是针对非增殖性病变而言。 2.玻璃体切割术。严重的增殖性病变,和广泛玻璃体出血3个月以上不能自发吸收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血糖,做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功能的损害大部分是不可逆的!最后提醒一点,要根据病变程度定期到眼科进行眼底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