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基质炎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间隔数周到数月)。临床上分为4期: 1、初期 症状不明显。裂隙灯检查可见上方角膜周边部,基质呈雾状混浊轻度水肿,少量细微角膜后沉着物,经1~2周发展为进行期。 2、进行期 刺激症状明显50%以上角膜上方周边部出现局限性、扇形血管翳性炎性浸润,波及基质深层,随后向中心和全周发展,角膜呈毛玻璃样模糊有毛刷状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板层间,常伴有虹膜睫状体炎发生,数周后进入高峰期。 3、高峰期 全角膜基质混浊,浅层基质密布新生血管,表层呈肩章样越过角膜缘,深层呈毛刷状扫帚状进入板层。角膜呈暗红色,看不见眼内情况。持续2~4个月。 4、退行期 炎症缓慢减退,从周边部开始,上皮层和浅基质层逐渐清亮,但中、深基质层仍然混浊。弥漫性云翳和血管影可终身存在。角膜后可见管状、嵴状、网状或膜状玻璃样条纹。历时数月至2年。 先天性梅毒除角膜基质炎外常合并马鞍鼻、Hutchinson齿软腭裂口角皲裂、前额膨隆马刀状胫骨、神经性耳聋等其他先天性梅毒体征目前本病在国内已极罕见。 获得性梅毒性角膜基质炎由后天梅毒所致的角膜基质炎,临床上分为:潜伏期(1期)、泛发期(2期)和晚期(3期)。获得性角膜基质炎多见于泛发期,也可见于晚期,但少见。炎症反应比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基质炎轻常侵犯角膜某一象限,良性趋势,伴有前部葡萄膜炎。患者年龄较大,有梅毒病史血清反应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