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8日是第11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在社区或家庭测量您的血压”(measureyour blood presure at community orat home)。家庭自测血压的目的是呼吁公众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重视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r康状况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患病者比例比1991年增加31%,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这意味着,成年人中每5个人就有1个是高血压。在世界范围内,估计有10亿高血压患者。日常监测血压有何重要意义?哪些人群需要进行自测血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高血压联盟(中国)秘书长、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会长王文教授。 病人普遍缺乏依从性 国际上很早就提倡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谈到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王文指出,高血压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这类病人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血压,治疗的依从性就很差。卫生部20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中,慢性病患病率为52%,其中高血压位居首位。但目前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只有6%。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病人不了解自己的血压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对京沪两地门诊的高血压患者做了调查,结果表明:在3812名被调查者中,每天自测血压的占6.8%,每月自测血压1次的为41.7%,仅在头晕、头疼时自测血压的占40.9%。2007年,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和阜外医院对北京部分功能社区9900例高血压患者的调查显示,自测血压的比例仅占30%。 自测血压有何作用? 据王文介绍,在我们国家,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是“凭着感觉走”的,即自己平时不测血压,仅仅凭着感觉来判断。比如今天感觉自己头晕,就估计血压高了;如果没有什么感觉,就以为血压正常而自行停药,其实很多时候,这些患者的血压并未降低,只是他们没有觉察而已。 王文告诉记者,自测血压有助于鉴别诊断高血压的类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提高血压达标率,还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预测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等。另外,自测血压还有助于对“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的自测标准 王文说,一般情况下,家庭自测血压的数值比诊所测量值偏低约5毫米汞柱。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相当于诊所测得的血压值140/90毫米汞柱。如果非同日多次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哪些人应自测血压? 总体而言,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自测血压,尤其是治疗依从性不好的病人,必须坚持自测血压。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的适用对象包括: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糖尿病、妊娠等。 王文特别提到,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高血压,则属于高危病人。如果再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就是非常高危的病人,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这类病人必须自测血压。而对于精神抑郁或焦虑、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病人,不建议自测血压。因为焦虑的病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高了,往往过于紧张,甚至擅自加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