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病房收了一位因下肢感觉减退,被鞋垫磨破右脚导致足部皮肤破溃的患者。有人要问,糖尿病科怎么收这样的病人?其实这位患者患的就是糖尿病,由于其不知道这种“小伤”的利害关系,未及时就医,以至发展到脚痛难以行走,足趾皮肤发黑、皮肤溃疡。如果该患者再延误下去的话,恐怕就得截肢了。这位患者是幸运的,经过中西医各种综合疗法的调理,终于保住了患肢。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像这位患者那么幸运,有人因为没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以至贻误病情,最终不得不截肢。 为了尽量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糖尿病患者应该了解一些导致糖尿病足的原因、平时怎样自我观察足部以及如何进行糖尿病足防护的相关知识,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足的苗头,远离糖尿病足带来的痛苦。 血管病变是引发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17倍。因糖尿病足坏疽住院者占全部糖尿病住院患者的20%,其中3%被截肢。糖尿病足是因为局部血管病变造成缺血,使组织失去活力,又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使患者不能及时察觉摩擦及创伤,最终造成足部溃疡、坏疽。 预防是避免糖尿病足截肢的最好措施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恶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缺血部位的各种问题并将其遏制于萌芽状态。遗憾的是,有些患者不了解糖尿病足的预防知识,直到足部的溃疡已经形成深洞、足趾已经发黑时才来医院,往往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最好时机。其实,糖尿病患者只要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就可避免截肢。 发现糖尿病足的种种迹象很关键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种种迹象呢?建议您经常观察缺血部位(主要是下肢和足)是否有如下改变:①自觉腿、脚发凉或感觉不出发凉,但皮肤温度降低。②皮肤色泽异常,足抬高时苍白,下垂时紫红。③有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如皮肤干燥、角化、变脆、常易裂口、变薄且发亮、弹性差、出现水泡等。④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肢体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减弱或消失。⑤局部体毛、趾甲、肌肉的异常变化,如患处体毛减少或脱落,趾甲变厚或脆薄变形,修剪趾甲不当则易引起甲沟炎,一些人足部肌肉、皮下组织萎缩,趾间关节弯曲,形成爪形趾、足底鸡眼或胼胝、足变畸形等。⑥用手摸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静脉充盈时间延长。⑦患肢的血管超声及造影等客观检查可以发现病变血管管腔有不同程度的斑块及狭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