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糖尿病 糖尿病综合 查看内容

正确认识糖尿病 别背心理包袱

2015-7-18 11:57|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778| 评论: 0|原作者: 王爱萍

摘要: 胡女士,32岁,身高一米七,体重160斤,以往是一个活泼开朗,很健谈、很爱笑的姑娘。自从上个月被确诊为糖尿病后,整个人都变了,茶不思饭不想,精神萎靡,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我的一位友人将她介绍过来,希望我跟她好好谈谈,开导一番。出于医者父母心,我便应了下来。第一次见面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她开口第一句话便是:“王主任,我想死的心都有了,我才32岁就得糖尿病,将来怎么办啊?” 安抚待她平静后,我带她来到了 ...
号卡线上办理中心

胡女士,32岁,身高一米七,体重160斤,以往是一个活泼开朗,很健谈、很爱笑的姑娘。自从上个月被确诊为糖尿病后,整个人都变了,茶不思饭不想,精神萎靡,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我的一位友人将她介绍过来,希望我跟她好好谈谈,开导一番。出于医者父母心,我便应了下来。第一次见面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她开口第一句话便是:“王主任,我想死的心都有了,我才32岁就得糖尿病,将来怎么办啊?”

安抚待她平静后,我带她来到了病房,向她介绍了一位今年82岁的老奶奶,也是我们的一位老病患,这几天正好在我们科里调糖,三十多年的糖尿病史,由于她血糖一直保持的都不错,所以目前没有任何的并发症出现。老奶奶很热情也很健谈,她向胡女士传授了自己与糖尿病和谐相处的经验。接着,我又带小胡去接触了一些糖尿病足患者和急重症患者,没有过多言语,告别时,她表示一定好好听医生话,回家该吃药吃药,该运动运动。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发现像胡女士这样面对疾病焦虑不安、忧郁不振的糖尿病患者有很多,他们病前病后如同两人,周围的亲友也替他们担心,而且确实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由抑郁情绪发展成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这些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抑郁症,更加不易于控制血糖,还会增加血管病变的风险,从而加快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到来。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曾经有一名心理学老师来到我中心寻求治疗,该女士体型较胖,据了解她的母亲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我给她讲解了饮食运动疗法等知识。几个月后她来找我复查,检查表示每项指标都正常,她说除了按照我要求的按时服用降糖药,严格控制饮食,有效锻炼外,还每天都会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甚至还找老师进行催眠治疗。她笑称这种心理疗法是自己在糖尿病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之外开拓的一种新疗法。其实,无论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有多大,至少她这种阳光的心态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由于患者不能很好的自我管理,从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病发早期一定要树立起健康信念模式,积极阳光地看待糖尿病,尽量依从医嘱,配合治疗,才能推迟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到来,整日胡思乱想不会对病情有任何助益,只会给患者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标签:

最新文章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4-5-5 02:16

Copyright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