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健康讲座 查看内容

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生姜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肠道炎症

2018-11-1 20:10|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687| 评论: 0|来自: 《细胞》子刊

号卡线上办理中心

近日,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Yun Teng的研究团队发现,生姜中的一种小分子物质可以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完善肠道的屏障功能,减轻小鼠的结肠炎。在人类志愿者中重复该试验,发现志愿者粪便中乳杆菌增多。这项研究发表在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

此前中西方研究者已经达成共识,饮食可以调节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然而,饮食调节菌群的机制仍然很不清楚。

Yun Teng等研究者将目光放在了近年来学界研究很热的细胞外囊泡上。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胞释放的各种具有膜结构的囊泡结构统称,囊泡里可以携带蛋白质和核酸,参与细胞间的通讯。

科学家在动物和植物中都发现了类似的细胞外囊泡。在人体中,细胞外囊泡已被认为是癌症转移和复发的“罪魁祸首”,因为它们在来源细胞和邻近细胞以及远处组织之间发挥着通信媒介的作用。在植物中,科学家发现被丁香假单胞菌感染的植物,细胞外囊泡分泌增强。这项发现表明细胞外囊泡可能是植物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成员。

细胞外囊泡主要包括直径为30纳米—150纳米的外泌体、直径约100纳米-1000纳米的微粒/微囊泡、50纳米-2微米的凋亡小体和其他各种亚群。

课题合作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Huang-Ge Zhang团队发现可以,从碾碎的葡萄中分离出一种类外泌体纳米颗粒。这些类外泌体,被小鼠吃下去后,能躲过各种消化酶的水解,最终到达肠道,加快肠道上皮增殖,促进结肠炎的恢复。

既然吃进去的类外泌体颗粒能穿越消化道到达结肠,那它们会不会影响到结肠中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呢?Huang-Ge Zhang的课题组继续研究。

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不同植物来源的类外泌体颗粒,被小鼠吃下去后的组织分布。其中姜来源的类外泌体主要分布在肠道中,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和肠道细菌接触。研究人员发现,在吃了一周的姜类外泌体颗粒后,小鼠粪便中乳酸菌和拟杆菌变多了,而梭菌减少了。

菌群改变会产生哪些影响?

研究人员又用右旋糖酐硫酸酯钠处理,诱导了实验小鼠产生结肠炎。一周后,喂食姜类外泌体的小鼠,体重下降了不到20%;而喂食随机RNA类外泌体的小鼠,体重下降接近40%。

更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姜类外泌体中的微型核醣核酸可以影响乳杆菌的基因表达,最终导致肠道分泌更多的粘液,减少细菌粘附到肠上皮上。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姜类外泌体中的另一种微型核醣核酸能抑制乳杆菌的菌毛,让乳杆菌老老实实的呆在肠腔里,阻止它们进入肠粘膜上皮。

接下来,研究人员也在志愿者身上做了初步的验证。研究团队在中国江苏招募了58名志愿者,其中服用姜类外泌体小组中28名志愿者的粪便中都发现了乳酸杆菌增多的现象,与实验小鼠的肠道改变相似。当然,出于医学伦理学原因,诱导结肠炎的试验不能在人类志愿者中复制,因此研究尚不能得出姜类外泌体能缓解人类结肠炎的结论。

中国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症,搭配不同的膳食。卫健委公布和修订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也是药食同源在当代发展的反映。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也在不断论证中国医学的科学性。

正所谓天寒吃姜,不怕风霜。在这到处降温的季节里,爱Ta,就给Ta加块姜吧。

标签:

最新文章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4-5-2 11:31

Copyright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