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潘琦主任医师科普骨质疏松与糖尿病并发及糖尿病神经受损问题。 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都可能引发骨质疏松。在我国 1.3 亿糖尿病患者里,大概有 1/2 至 1/3 的患者存在骨量低下(也就是骨密度降低)的情况,而近乎 1/3 的患者能够被确诊为骨质疏松。 那糖尿病患者怎样才能知晓自己得了骨质疏松呢? 信号一:下肢乏力、频繁抽筋。小腿没力气,包括夜间腿抽筋,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钙质和维生素 D 减少或者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够对神经肌肉接头进行调控,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当钙和维生素缺乏时,神经敏感性就会升高,肌肉运动能力则会下降。 信号二:全身疼痛。糖尿病会使破骨细胞变得活跃,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痛因子,由于痛点比较分散,所以会出现腰疼、肩膀疼、膝关节疼、小腿肚子疼等症状。 信号三:身高快速变矮。身高能够反映人体骨骼的健康状况,并非所有的身高降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有可能是病理问题,糖尿病患者要对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身高快速降低的情况保持警惕。 糖尿病患者还要对神经受损情况加以警惕。 糖尿病患者如何察觉自己神经受损呢? 信号一:肢端感觉异常。当出现灼热感、刺痛感、麻木感,或者感觉皮肤上有蚂蚁爬、像被袜子裹着一样的情况时,这些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发出的警示信号,必须高度重视。从发病机制来看,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属于微血管并发症的一种。在高血糖的影响下,血脂水平会失常,血黏度也会增加,这会致使供应神经的微血管闭塞甚至坏死,进而导致神经缺血和坏死。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五项体征检查包括针刺痛觉、温度觉、压力觉、振动觉及踝反射测试。若其中一项体征异常,并且伴有一项相关临床表现,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信号二:肢体末端无痛无感。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周围神经病变会从初期的肢端感觉异常逐渐发展成无痛无感状态,这意味着病情在恶化,患者需要及时就医。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方法是通过感知泡脚水的温度来判断温度觉,以此来确定小神经纤维是否受损。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洗脚时一定要注意水温不能过高,因为伴有神经病变的脚可能无法感知温度变化。 信号三:肌肉萎缩。肌肉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这一功能是由运动神经调控的。如果运动神经受损,肌肉就会无力、发沉,甚至萎缩,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瘫痪。由于运动神经无法接收外界信号,肌肉不能正常收缩舒张,再加上高血糖的影响,肌肉会逐渐萎缩。此外,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也会影响肌肉的供血,进一步加重肌肉萎缩。不管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还是普通人而言,腿围都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男性小腿围应该≥34 厘米,女性小腿围应该≥33 厘米,如果小于这个数值,可能意味着出现了肌肉萎缩。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