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怎么做?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第一周,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因为急性期的体力活动,会增加心室破裂的危险和促进室壁瘤的发生,并且还可引起心肌的缺血、缺氧,易扩大心肌梗死的范围和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急重症,医务人员对其诊断、治疗和护理都相当重视,加上病人发病时的剧烈胸痛、濒死感以及重症监护室中的特殊气氛,往往使病人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 这些病理和心理因素很可能使一个原来健康的人在心梗发作后丧失治疗的信心。如果病人敞开胸怀,在战略上藐视疾病,在战术上重视疾病,注意心梗恢复期的调整和保养,仍然可以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那么是不是卧床时间越长越保险呢? 相反,长期限制活动,将使病人对直立体位不能耐受和心肌功能受到抑制,并有促进肺不张和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同样可使组织、脏器出现废用性萎缩。 那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何时下床活动为宜呢? 一般是根据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心功能状况、有无严重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来定。如果梗死面积不大,又无严重的并发症,活动的大体进度为: 第一周,严格卧床休息,但可做卧位的肢体主动与被动的活动; 第二周,可被动或主动地在床上坐起; 第三周,可在床上或床边活动; 第四周末,可离开病室到走廊、厕所等处,作近距离的活动;1个月后可出院休养;病后第八周,可行康复训练;再过2-3个月可恢复工作。 如心肌梗死面积较大又有并发症,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如活动后反复出现心绞痛、心动过速或心电图有明显缺血性改变等,则应延长卧床时间,以保证心肌梗死部位能充分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