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栏目推出《别让血糖伤了脚》专题内容,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足是个“隐形杀手”——它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全因长期血糖控制不好。 高血糖会慢慢“侵蚀”身体:一边让足部神经变“迟钝”,摸东西、碰疼痛都没那么敏感;一边让血管变“堵”,足部供血越来越少。神经不好、血供不足,脚就容易发炎、烂口子,严重时整块组织会坏死,最后可能不得不截肢。不过别慌,把血糖稳住、每天好好护脚,就能大大降低风险。 南京鼓楼医院的周敏主任医师提醒,糖尿病足早期没啥明显感觉,很多人容易忽略。其实只要摸清这些早期信号,就能早发现、早治,避免情况恶化。 一、脚上有这4种感觉,可能是糖尿病足预警 - 总觉得脚麻、像有蚂蚁爬:明明没碰啥,却总感觉脚面上有小蚂蚁在爬,还带着发麻、发痒的感觉,这是神经已经受损的信号。 - 突然一阵“灼烧感”:脚会莫名出现像被热水烫到的感觉,又热又辣,其实是神经传递信号出了问题。 - 脚总冰凉,穿多少都没用:不管夏天冬天,脚都凉飕飕的,就算套上厚袜子、棉鞋,也暖不热,这说明下肢血流可能不通畅了。 - 脚皮又干又裂,还掉屑:脚后跟、脚侧面的皮肤变得特别干,一摸糙糙的,甚至会裂开小口子、掉皮屑,这是脚没得到足够营养造成的。 二、在家就能做!4个小动作自测糖尿病足 1. 用尼龙丝笔测“脚感” 家里有10克尼龙丝笔的话,就能测神经灵不灵敏。让家人帮忙,自己先闭上眼,家人用尼龙丝笔轻轻碰脚的不同地方,比如脚趾、脚掌,每次碰到了就说一声。要是有两处以上没感觉到,说明脚的“感知力”下降了,神经可能有问题,以后脚碰到钉子、烫伤都不容易察觉,得更小心。 2. 摸一摸足背动脉 想知道脚的供血好不好,摸足背动脉就行。先平躺在床上,把腿伸直,在脚背最高的地方,也就是大脚趾和二脚趾中间那条线的延长线上,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下去,感受有没有“突突突”的搏动。记得两边都摸一摸,看看搏动的力度、节奏是不是一样,要是一边弱一边强,或者根本摸不到,可能血管堵了。 3. 走500米看看腿累不累 平时散步时可以试试:找一段平坦的路,大概500米长,按平时的速度走。要是走着走着,小腿开始酸痛、没力气,必须停下来歇会儿才能好,可能是下肢缺血了,得留意。 4. 仔细看脚的“皮肤状态” 每天洗脚后,擦干脚,好好看看脚的每一处:皮肤有没有发红、发紫,有没有破口,脚后跟、脚掌有没有干裂、掉屑,脚趾甲是不是变厚、发黄。特别是脚趾缝,容易藏脏东西,也容易出问题,一定要扒开看看。 三、专家给糖尿病患者的3个提醒,别做错 - 适当走路有好处,但别过量:每天慢走20-30分钟,能帮脚活血,缓解缺血,但别走太久、太快,免得脚磨破。 - 千万别用热水泡脚! 很多人喜欢泡脚暖脚,但糖尿病患者脚的感觉不灵敏,水温太高容易烫伤,尤其是泡15分钟以上、水温超过42℃,绝对不能做。 - 脚干别只涂润肤露:涂润肤露只能暂时缓解干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糖尿病足的干是因为营养不够,得找医生治,润肤露只能当辅助。 四、真查出糖尿病足?别慌,先搞懂这些 1. 为啥会得糖尿病足? 主要是两个问题:神经坏了和血管堵了,而且这两个问题会互相加重。有人可能先脚麻,后来才发现供血不好;有人先觉得脚凉,慢慢才开始发麻,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所以平时要多观察脚的变化。 2. 病情会怎么发展? 一开始可能只是脚趾尖有点发黑,像沾了墨汁,要是不管它,黑的地方会慢慢变大,从脚趾蔓延到脚掌,甚至整个脚、小腿都变黑,所以发现一点异常就要去医院。 3. 是不是一定会截肢? 当然不是!大部分人只要发现得早,及时去医院处理溃疡、控制感染,脚都能保住。只有三种情况可能要截肢:一是脚烂得太厉害,有脓肿、骨头发炎,用了强效消炎药也控制不住,怕感染到全身;二是血管堵得太严重,脚已经大面积坏死,没法通血管,坏死的地方会释放毒素,影响全身;三是脚疼得受不了,吃药、理疗都没用,根本没法睡觉、走路,影响正常生活。 4. 会不会传染给家人? 完全不会!糖尿病足不是细菌、病毒引起的,是高血糖把神经和血管弄坏了,没有传染源,也不会通过接触、吃饭传染,家人不用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