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在我国常见,居消化道肿瘤首位,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通常发生在50-60岁年龄之间。从胃癌的发病年龄看,45岁以下的青年胃癌相对较少,但在世界范围内青年人发病率却有逐年上升之势,据报道目前约占胃癌发病总数的2.4%~7.9%,而个别报道高达14.8%。青年胃癌的发病率虽然相对较低,但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 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青年胃癌除与饮食习惯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外,还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在临床工作中,青年胃癌由于临床症状欠典型,易被患者忽视。早期就诊率不高;目前对其临床特点认识也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诊治。因此,如何提高青年胃癌的诊断率并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对于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关键。 青年胃癌患者做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不同于大多数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青年人胃癌尤以女性居多,咎其原因可能与旺盛的女性激素分泌有关。同时认为,该年龄段女性体内较高水平的生长激素,也是导致肿瘤细胞迅速增殖的原因之一。青年胃癌多伴有家族背景,遗传因素和家族史作为一些常见肿瘤的危险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多项研究,但是由于胃癌在西方的发生率远低于中国,因而国外尚缺乏大样本的观察和研究。一级亲属中胃癌的调整遗传度为23.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此外,众多报道也提出青年人胃癌恶性度高、预后不良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因其往往具有细胞分化极度不良、发展迅速、生长方式以弥漫浸润为主、胃壁深度浸润等特点。从症状出现至确诊的时间短,反映出青年人胃癌的确具有更为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青年胃癌在早期,一般状况尚可,患者均曾于门诊治疗,医生未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分析,加之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青年胃癌女性多于男性,临床医师对此重视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