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根据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的调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外因胃癌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食物、土壤、水源等。 (一)食物胃癌发生与食物的配制、食用方式及其组成成份有关。如某些食物加工储藏、烹饪不当时可产生致癌物质,其中较为肯定的是亚硝胺类化合物。 在自然界和食物中该类化合物的前身一二级胺及硝酸盐分布很广,在高酸(pH1-3)时可形成大量亚硝胺或低酸时胃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使食物中硝酸盐形成亚硝胺,可诱发胃癌。高盐及腌食品可破坏胃粘膜屏障,利于致癌物质直接作用胃粘膜。 另外,食物中也存在有抗癌物质,如维生素C可抑制亚硝酸盐形成亚硝胺;大蒜可抑制胃内硝酸盐还原菌进而减少亚硝胺的产生等。 (二)土壤、水源 土壤、水源中的有机物或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与癌肿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如泥炭土壤、煤矿或石棉矿区居民胃癌发生率高于沙地或粘土地带居民。 少数报导胃癌患者血清锌含量降低,铜含量增高,表明某些微量元素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三)吸烟有资料表明,吸烟胃癌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吸烟者胃液内SCN-是N-亚硝基反应的强催化剂。 二、内因据统计胃癌患者家族中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四倍。日本高发区的土人移居美国后,其发病率仍高于当地的白种人,表明胃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癌前疾病指能演变为胃癌之良性胃部疾病。 (一)胃溃疡胃溃疡癌变问题意见不一,目前多认为可能发生癌变,但其癌变率不高约在1%以下。 (二)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其癌变率为0-10%,我国为2%左右。 萎缩性胃炎与癌变有关的因素: ①病变部位 胃窦胃炎比胃体胃炎癌变率高,前者可高达10%; ②肠上皮化生 慢性胃炎伴有肠腺化生者其癌变率较无肠化者高4倍; ③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可演变为胃癌。 (三)胃息肉胃息肉从组织学上分为二类: ①增生性息肉; ②腺瘤性息肉,后者可发展成腺癌。 (四)残胃由于胃部分切除术广泛施行,残胃癌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尤其是经Bi-IIrlthⅡ式手术方式者。胃切除后的残胃可发生癌变,但一般需10年以上,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为:胆汁及胰液返流,残胃发生萎缩性胃炎,胃酸降低,胃内细菌异常繁殖,使二级胺或亚硝酸转变为亚硝胺而诱发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