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说文解字话节气·大暑》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 到大暑的时候,正好是三伏天,热得最厉害。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其成教授和鲁艺教授,从汉字的起源和解释里,找到了大暑养生的好办法和有意思的民俗。 从字里行间看大暑 【大】在最古老的甲骨文里,“大” 字就像一个正面站着的人,两只手分开,意思就是成年人。后来文字变了样,但还是能看出人的样子。《说文解字》里说,天很大、地很大、人也很大,所以 “大” 字才像人的形状。 【暑】小篆里的 “暑” 字,是两个 “日” 中间夹着一个 “火”,这不就是说天气热得像上面蒸、下面煮一样嘛,特别形象。 大暑这个节气 养生要抓重点 大暑的时候,热得邪乎,还带着湿,所以养生关键是把湿热清掉。这暑邪可不简单,又热又湿。热邪会让人没力气、伤了体内的阴液,还会让人心神不宁;湿邪呢,会困住脾胃和身体表面,让人肚子胀、不想吃饭、大便黏糊糊的。 湿热有这些表现 心烦、口渴;肚子胀、没胃口、大便黏;头重得像裹了东西,四肢没力气;口干;身上没劲儿;身上感觉热,但又不是那种明显的热。 针对暑邪的不同情况,中医有两个很经典的清暑益气汤方子: 李氏清暑益气汤:这是金元时期李东垣创的,他是补土派的大家。这个方子主要是对付湿邪困住脾胃的情况,以健脾为主,用了黄芪、苍术、白术这些能燥湿的药。适合那些身上热得不明显、四肢发沉、肚子胀、不想吃饭、消化不好、大便稀的人。 王氏清暑益气汤: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创的,主要针对热邪伤了气和阴的情况,用西洋参、石斛、麦冬这些来补气养阴。适合气短没劲儿、口干口渴、不想吃饭、大便干、晚上热早上凉、舌头红少苔或没苔的人。 日常想养生,有两个简单的茶饮方: 祛湿饮:薏米能清热利湿,陈皮能健脾理气,适合湿邪重的人。用 20 克陈皮、5 克薏米就行。 滋阴清热饮:石斛能滋阴,芦根能清热生津,西瓜翠衣能解暑,适合热邪伤了阴的人。用 5 克石斛、5 克芦根、5 克西瓜翠衣。 大暑的民俗 大暑的时候适合吃生姜。生姜性温,味道辣,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止咳化痰。三伏天吃姜,符合春夏养阳的道理,能帮身体祛散寒湿。 做伏姜:把生姜切片,拌上红糖晒,或者直接切片晒干,就成了伏姜。伏姜的辛散作用更强,适合三伏天因为吃了太多凉的,导致脾胃虚寒的人。 做醋泡姜:把生姜切片泡在陈醋里,能开胃助消化、软化血管、调节血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