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健康之路 查看内容

《健康之路》周宇,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贴敷,火龙灸,关节疼痛,温阳泡洗方

2024-7-13 10:29|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119| 评论: 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2024 年 7 月 13 日节目:《夏日养阳防冬病》,夏日阳气盛,正是预防冬季疾病的好时机。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周宇,为您揭晓多种养阳妙法,让您的身体在夏日储备阳气,安然度过寒冬。

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这段时间,中医常借助此时旺盛的阳气,来弥补人体阳气的不足。像贴三伏贴、进行艾灸以及中药泡洗等温热刺激的方式,能够实现以阳补阳,有效降低冬季咳嗽、感冒、手脚发凉、胃痛胃胀等疾病的发生频率,对于患有呼吸系统基础病的老年人以及体质娇弱的儿童而言,更是十分适用。

一、自制三伏贴,肺气得温养

冬季时,肺部极易受到风寒等外邪的侵犯,由此容易引发诸如感冒、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而伏贴疗法,便是应对此类病症的良方。

夏季,人体的腠理毛孔变得疏松,经络气血的流通速度加快,此时采用温阳的药物来驱除寒气,并借助辛温走窜的药物来疏通肺气,效果显著。

白芥子作为一种辛温走窜的药材,遇水会挥发出白芥子油,刺激皮肤后会产生强烈的温热效应。将其与细辛、延胡索、半夏相互搭配,制成三伏贴的药方,对于畅达肺气十分有益。

大椎、肺俞、膏肓等穴位在后背形成了一个集中区域,利用三伏贴对这些穴位加以刺激,能够增强肺脏的功能,温通经络,对呼吸系统疾病起到预防与治疗的作用。

三伏贴的使用方法如下:

把打好的药材粉末与适量的香油相混合,搅拌至呈现半糊状。

用小勺子将药膏均匀地铺展在小贴上,要保持药膏层薄厚均匀。

在进行贴敷前,先用干毛巾或者酒精棉片擦拭准备贴敷的穴位,保证皮肤洁净。

将铺好药膏的小贴准确地对准穴位,轻轻按压,使其与皮肤紧密贴合。

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药粉要现调现用,以保证药效。

上午阳气较为充足,贴敷最好选择在上午进行。

要结合自身皮肤的实际状况,每次贴敷的时长控制在半小时至四小时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三伏期时长 40 天,分为头伏、中伏、闰中伏和末伏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任选一天进行贴伏贴即可。倘若头伏选择在第二天进行贴敷,那么中伏也建议选在第二天或者第三天贴敷,依此类推。

二、腹部火龙灸,肠胃保安宁

在中医治疗领域,灸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在一些针法难以实现的治疗效应上,灸法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

冬季,人们常常会遭遇腹泻、慢性胃肠病、虚胖等问题。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期间,每周进行一次腹部火龙灸,能够养护脾胃的阳气,对肠胃问题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

腹部火龙灸,由下往上依次是桑皮纸、生姜、艾绒。腹部,特别是肚脐周围区域,汇集了众多穴位。这些穴位不仅分布在任脉上,还涉及到两侧的脾经和胃经,对其加以刺激,能够达到健脾祛湿、温阳的功效。

如果是在家自行进行艾灸,可以使用艾灸盒。艾灸盒能够与皮肤保持一个恒定且安全的距离,便于对温度和位置进行调节。使用时,以肚脐(神阙穴)为中心,将艾灸盒平稳放置在上面即可。

三、中药泡洗方,关节疼痛消

在中医看来,风、寒、湿邪是致使关节疼痛的关键因素,其与经络气血因闭阻不通而运行不畅有关。为了缓解这一症状,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泡洗法这一外治手段,来促进气血的流通,疏通经络。

温阳泡洗方

温阳泡洗方

生川乌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生草乌能够温经止痛、散寒,透骨草可以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

泡洗方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药材放入约 1 升的水中,煮 20 分钟。

首先利用大约 100 摄氏度的热气进行熏蒸(要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烫伤),随着热气温度逐渐降低,熏蒸过程自然结束。

将手或脚浸入含有中药成分的药汁中,进一步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在浸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搓揉、按摩的动作,能够更好地发挥温通活血、疏通的作用。

泡洗的温度大概在 30 - 40 摄氏度,浸泡 15 - 20 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小贴士:

可以将中药放入一个小袋子中,使用过后放置在阴凉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可继续使用。

如果是膝关节、肩关节等关节疼痛,可以采用中药塌渍的方法。将毛巾浸泡在药汁中,取出后拧至半干,湿敷在疼痛的部位即可。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2 23:18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