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血糖检查结果的解读,不能过于机械,一定要结合具体病人,既要遵循原则,又要灵活变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光看血糖值,还要结合临床表现 临床上,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时,检测的血糖值却不低,医学上称之为「低血糖反应」。 这种情况大多与血糖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有关,尽管病人血糖不低,也应按低血糖处理,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以防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2)血糖波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有些病人对血糖变化过于敏感,只要血糖略有升高,就紧张得要命。其实,人体血糖受饮食、运动、药物、情绪、睡眠、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非恒定不变,日内或日间出现小幅波动也实属正常,比如说,昨天 5.8 mmol/L,今天 6.2 mmol/L,并无太大的差别。 相反,如果因此而引起紧张、焦虑、失眠,反倒会引起血糖大幅波动。 (3)血糖控制目标需要因人而异 血糖控制目标是在充分权衡疗效与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的,而不是一刀切地执行同一个标准。 ① 新发的年轻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尽可能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即空腹血糖 < 6.1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 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 ② 普通人群空腹血糖 < 7.0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不超过 10.0 mmol/L,HbA1c < 7% 即可。 ③ 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以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空腹不超过 8.0 mmol/L 即可,餐后血糖不超过 12 mmol/L,特殊情况甚至可以放宽至 13.9 mmol/L。 ④ 对孕妇的血糖控制要严格,要求空腹血糖 < 5.3 mmol/L、餐后 1 小时血糖 < 7.8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 6.7 mmol/L。 (3)评估病情轻重不能只看血糖值 糖尿病绝非只是单纯的血糖升高,而是一种聚集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代谢综合征,其主要危害来自于糖代谢紊乱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评估,除了血糖之外,还要把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并发症的有无及轻重一并考虑在内。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