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期一般无典型症状,一旦肝癌出现了典型症状与体征,往往已到了中晚期。所以,凡是中年以上,特别是有肝病史病人,一旦出现上腹不适、腹痛,乏力,食欲不振就应该及早至医院做个检查,以排除肝癌的可能性。 (一)超声检查: 应用B型超声波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84%,能发现直径2厘米或更小的病变,是目前较好有定位价值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二)CT检查: 分辩率高,可检出直径约1.0厘米左右的早期肝癌,应用增强扫描有助与血管瘤鉴别。对于肝癌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0%。但费用昂贵。尚不能普遍应用。 (三)X线检查: 腹部透视或平片可见肝脏阴影扩大。肝右叶的癌肿常可见右侧膈肌升高,活动受限或呈局限性隆起,位于肝左叶或巨大的肝癌,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和横结肠被推压现象。 (四)放射性核素肝扫描: 应用198金,99m锝,131碘玫瑰红,113m铟等玫瑰红,113m铟等进行肝扫描,常可见肝脏肿大,失去正常的形态,占位病变处常为放射性稀疏或放射性缺损区,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85~90%,但对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肿瘤,不易在扫描图上表现出来。 (五)甲胎蛋白(AFP)含量测定: 是用免疫方法测定产生的胚胎性抗原,与肝癌的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时AFP阳性率为70%-90%。 (六)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丰富的癌肿,有时可显示直径为0.5~1厘米的占位病变,其诊断正确率高达90%。可确定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分布,特别是对小肝癌的定位诊断是目前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优者。 (七)血液酶学检查: 肝癌病人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同功酶等可高于正常,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 当然,仪器的检查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当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的情况或是CT显示有阴影,亦无须过分忧心。一方面要排除诊断的误差,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做好肝癌细胞切片病理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