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西医治疗具体有: 1、一般治疗:注重精神心理治疗,明确月经期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在难以忍受的疼痛出现时可以行非麻醉性镇痛治疗,适当应用镇痛、镇静、解痉药。 2、针灸治疗:痛经发作时,针(或灸)主穴:气海、合谷、三阴交;配穴:关元、子宫、足三里。先针主穴,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疼痛不止加配穴或灸气海、关元。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PG的产生,防止出现过强或痉挛性子宫收缩,以减轻或消除痛经。此类药物治疗80%有效。苯基丙酸类如布洛芬400mg,每日3~4次,或酮洛芬20~50mg,每日3~4次。或者灭酸类如氟芬那酸200mg,每日3次,或甲芬那酸250mg,每日3次,均于月经来潮即开始服用,连续2~3日。 4、口服避孕药疗法: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减少月经量,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中PG。主要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疗效可达90%以上。避孕药Ⅰ号(复方炔诺酮片)或Ⅱ号(复方甲地孕酮片),于月经周期第5日始,每晚口服1~1.5片。连服22日。治疗后第一个月痛经症状明显减轻,第二个月后效果更突出。 5、其他:对于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效果仍不佳者,可于月经来潮时服用氢可 酮(醋氢可待 因)或可待 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