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治疗宫颈癌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目前常用的方法较多,亦有一些新的诊断方法不断被介绍和采用,但各有优缺点,必须互相配合应用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一、阴道细胞学检查 多年临床实践证明,阴道细胞学检查是发现早期宫颈癌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由于癌细胞代谢快,凝聚力差,容易脱屑,取材及检查方法简便,准确率高,目前已普遍作为宫颈癌普查筛选的首要方法。 有关阴道细胞学检查的标本采取、检查方法及癌细胞的特征等。 阴道细胞学诊断正确率为84.3~93.4%,假阳性率为2.4%,假阴性率为4.1%。国外文献报告假阳性率0.9~5.0%,假阴性率1.8~28%。对涂片异常者,应配合碘试验或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以肯定诊断。 细胞学诊断的标准,1978年全国第一次宫颈癌防治协作组规定采用巴氏染色五级分类法。ⅲ、ⅳ、v级列为阳性,对ⅲ级涂片应慎重处理:若检查宫颈光滑,应每月复查涂片一次,连续3次均为阴性时,再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追随一年。 如重复涂片保持ⅲ级不变,则应行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搔刮,病理检查为良性改变者,术后仍应每月复查涂片一次,继续观察,如涂片又出现阳性时,应考虑宫颈锥切进一步检查。 若肉眼观 察宫颈有糜烂,同时伴有阴道炎症存在时,应按炎症治疗后涂片,必要时宫颈活检。若宫颈有可疑恶性病变存在时,应当即行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搔刮,如病理检查为良性,仍应按以上步骤继续追踪观察。 ⅳ、v级涂片者多为恶性,必须及时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尽早确定诊断。 为了在大规模防癌普查普治时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近年来国外进行了细胞诊断自动化装置的研究,其中包括自动细胞筛选仪、细胞分析仪和细胞研究仪三个部分。 二、阴道镜检查 一般能放大10~40倍,对宫颈表面上皮和血管进行观察,可提高阴道细胞学和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同时亦可避免滥用宫颈活检和不必要的锥切。有人认为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可与细胞学相提并论,两者合用可互补不足。不少作者报道,细胞学和阴道镜合用,使早期诊断正确率高达98~99%。 在阴道镜下进行瞄准活检,比盲目活检准确性高,有人提出采用镜下活检加颈管搔刮,基本上可以代替宫颈锥切。 阴道镜检查的缺点是不能观察颈管内癌瘤,镜下所见异常上皮并非均为癌,也不能鉴别有无浸润,对有阴道狭窄、宫颈表面坏死、出血的病例亦不适用。 三、阴道显微镜检查 能放大100~300倍,宫颈涂以1%甲苯胺蓝染色,可以观察细胞结构,根据细胞的形态、排列、大小和核的大小、形态、着色深浅及毛细血管图象等进行分类诊断。但此法不能代替活检,所以实用性较小。 四、 宫颈活体组织检查 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对阴道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可疑或阳性;对临床表现可疑宫颈癌或子宫颈其他疾病不易与宫颈癌鉴别时,均应进行活组织检查。 取材方法有可疑部位或诊断为癌部位四点常规取材;碘不着色区多点取材加颈管搔刮和在阴道镜下取材等。协和医院报道阴道镜下活检的癌漏诊率为5.5%,碘不染区多点活检的癌漏诊率为4.3%,二者结果相近。 采用宫颈四点活检加颈管搔刮诊断原位癌一次取中率为75%,有25%病例经两次以上活检得到确诊,并认为配合阴道细胞学或阴道镜检查诊断早期宫颈癌,方法简便、安全、可靠,避免了不必要的宫颈锥切。国外亦有不少报道认为多点取材的准确率不亚于宫颈锥切。 五、子宫颈锥形切除检查 对阴道细胞学屡次阳性,而阴道镜或活检阴性者;宫颈多点活检证实为原位癌,但又不能排除浸润癌者,治疗前应考虑宫颈锥切,作连续切片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曾遇一例,多次宫颈刮片阳性,但多次多点活检及颈管搔刮均未查见癌,最后行宫颈锥切,作连续切片1500张,才确诊为原位癌累及腺体。 虽然宫颈锥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操作较复杂,须住院,术后并发症亦较多,因此,近来不少作者主张用上述方法综合检查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