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秋季乃登高好时节,不少老年人踏上了出行的行列,邀朋结伴之前,以下攻略要做好: 1.登山前,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要做全面身体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2.清晨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很大,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诱发心脏病或高血压。最好早饭后天亮时再爬山,或者下午气温稍高时爬山。 3.走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4.在陡坡行走时,最好走“之”字形路线,这样可减低坡度。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这样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承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5.徒步结束后要用温水洗脚,以解除疲劳。 户外温度多变,出行的人不仅要带好防寒衣物,更要讲究“春捂秋冻”的养生之法。 年轻人、身强力壮之人,添加衣物的时候可以晚点。 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特别是心脑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则要注意分寸,甚至是春捂秋也捂。 以下三个部位更要注意: 头 入秋后外出的时候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额头上出汗水时不能见风。这是因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头部一旦受寒,体内阳气便会散失大部。 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温的人和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 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请输入正文 脚 外出过程中,万不能让足部受寒。 脚是人体各个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因此,血液流经的路程也最长,而脚又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 足部寒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出行回来,消耗了体力,一定要美美地吃上一顿补回来。 因此,可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 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 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 白萝卜、胡萝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