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检查 (1)、前鼻镜检查:少数病例可发现新生物侵入后鼻孔,多呈肉芽组织状。 (2)、鼻咽镜检查:有间接鼻咽镜和纤维鼻咽镜两种。检查时可见到鼻咽黏膜充血,轻度糜烂、溃疡,黏膜粗糙、变色、水肿,或鼻咽壁隆起、不对称等。如鼻咽后壁与软腭背面间距狭小,为癌组织侵入后壁的黏膜下组织;如一侧咽隐窝狭窄或消失,两侧不对称,提示肿瘤侵入咽旁间隙或动脉鞘区。原发灶较小时,镜检不易发现。 (3)、病理检查: 1、组织细胞学检查经鼻腔或口腔,钳取可疑组织送病理,如活检结果为阴性,但临床仍觉可疑者,可反复多次活检为阴性者。 2、脱落细胞学检查取鼻咽活体组织检查的同时配合作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补充活检不足。特别对病灶小,活检困难或初次检为阴性者。 3、颈淋巴结穿刺或颈淋巴结摘除活检对颈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差而鼻咽部未发现明显可疑病变者,对颈部肿大之淋巴结可作细针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但其活检瘢痕将影响放射治疗疗效。 (4)、X射线检查:通过X射线片检查,可以了解到肿瘤范围和颅底骨质破坏情况,有利于制订鼻咽癌的分期放射治疗计划、预后评价等。根据具体情况可摄鼻咽部侧位片、颅底片或进行鼻咽钡胶浆X射线造影。 (5)、CT检查: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不仅能显示鼻咽部表层结构的改变,还能较清楚地显示颅底骨质情况及鼻咽部及鼻咽旁肿瘤侵犯情况,以便能全面了解肿瘤范围及进行准确的分期,为更好地作出放射治疗设计提供帮助。 (6)、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CT高,可以确定肿瘤的部位、范围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情况,可鉴别放疗后组织纤维化和复发的肿瘤。鼻咽癌在加权像呈中等、较低信号,在加权像信号增高,增强后可见病灶实质部分强化。 (7)、EB病毒:血清学检测EB病毒VCA-IgA抗体及DNA酶活性的检测,作为鼻咽癌的辅助诊断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若滴定度高时应警惕鼻咽癌的可能。对鼻咽癌的高危人群,可作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