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肿瘤 鼻咽癌 查看内容

鼻咽癌诊疗规范

2018-8-15 01:42| 发布者: 安康养生视频| 查看: 1049| 评论: 0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华南地区发病率最高。鼻咽癌的发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进食腌制食品和栖身受污染空气的环境等有关。鼻咽腔解剖虽较为简朴,但鼻咽临近的结构较为复杂和重要。

鼻咽部正对后鼻孔,是鼻腔的直接延续,是咽部最宽的一部门。由后鼻孔到软腭游离缘的平面即为鼻咽腔,横径,垂直径,前后径。鼻咽癌的肉眼形态分为结节型,菜花型,黏膜下型,浸润型和溃疡型。我国的病理组织类型主要是低分化鳞癌(非角化型鳞癌),高分化鳞癌(角化型鳞癌)占,未分化癌占,其他类型的癌占左右,包括腺癌、腺样囊性癌(圆柱瘤)、黏液表皮样癌、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混合瘤等。

分为三型:I型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II型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III型为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鼻咽癌最常见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发生部位依次为骨、肝和肺等。

临床表现

鼻咽癌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以颈部肿块表现,有些仅通过体检时的EB病毒血清学的普查,怀疑鼻咽癌后经鼻咽组织活检确诊为鼻咽癌。鼻咽癌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鼻咽肿物和肿物侵犯的部位产生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以及颈部肿块和颅神经受累产生相应症状和体征。

1、 鼻咽局部病变引起的症状:头痛、鼻塞、鼻衄、涕血、耳鸣、听力下降。

2、 颈部肿块: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86%,其中以上颈淋巴结转移最多,双颈淋巴结转移也达30%~50%。

3、 鼻咽肿物局部侵犯与临床表现:

(1) 、口咽受侵:吞咽受阻,呼吸不畅,张口可见肿物或黏膜下隆起。

(2) 、鼻腔侵犯:从后鼻孔侵入鼻腔,有鼻塞、鼻衄,呼吸不畅。

(3) 、眼眶侵犯:视蒙、复视、视力下降、眼眶胀痛、眼球外突。

(4)、 颞下窝受侵:从咽旁蔓延至颞下窝,可致面麻、张口难题和颞区隆起。

(5)、 鼻咽肿瘤局部继发感染:可有脓血涕、臭味、头疼、出血发烧等。

(6)、 副鼻窦,颅底骨和颅内侵犯:主要是以头痛和12对脑神经受累相应部位神经麻木为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1、 症状:部门早期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症。大部门病人可以泛起涕血、头痛、鼻塞、鼻衄、耳鸣、听力下降和面麻或咽喉不适。

2、 体症:鼻咽肿物,颈部肿块和脑神经受侵的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1)、 鼻咽活检:有鼻咽出血倾向和高血压的病人要慎重进行。

a、间接鼻咽镜活检:通过间接鼻咽镜直接看到鼻咽肿物的部位后,可以经口或鼻腔直接钳取肿物活检。

b、 直接鼻咽纤维镜活检:有前提的单位可以用直接鼻咽纤维镜活检,这种方法可以直接看到肿瘤部位进行活检,活检部位正确、可靠。尤其对张口难题及咽反射敏感病人的活检更利便。但活检所取得的组织较少,阳性率相对较低。

c、 鼻咽细针穿刺:一些黏膜下肿瘤的患者可通过此方法获得病理诊断。

(2)、 EB病毒血清学检查:EB病毒壳抗原滴度病毒,早期抗原滴度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酶滴度等,可协助诊断。

(3)、 MRI扫描:首选MRI扫描检查,应包括鼻咽、颅底及颈部。应用增强后序列进行横断、矢状和冠状面的扫描,对诊断鼻咽癌的粘膜下浸润,以及对腭帆提、张肌,咽旁间隙,咽颅底筋膜,颅底骨质和颅内的侵犯程度了解更清晰。鼻咽肿瘤的MRI信号强度平均。肿瘤的信号强度较肌肉低,呈偏高信号,增强后有显著强化。肿瘤侵犯骨髓信号强度显著减低。

(4)、 CT扫描:对不能做MRI检查的患者行CT检查。对了解鼻咽癌的侵犯范围和对附近结构的侵犯情况比临床检查更有优胜性,尤其对咽旁、颅底和颅内侵犯。增强扫描对颈动脉鞘区肿瘤侵犯,海绵窦侵犯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有匡助。检查的部位应包括颅底、鼻咽和颈部。

(5)、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肝脾、腹部肿块超声波检查,胸片或胸部CT,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对以上者行胸部CT及骨检查,不作为常规检查。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13 12:55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