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 缓解痛经可以从西医或者中医上来解决,西医只是暂时性的止痛,但是中医会从身体调理做起,最后会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 缓解痛经疼痛症状可以采用中药治疗。中医学通常把痛经分为气滞血淤、寒凝血淤、湿热淤阻、气血虚弱、肝肾亏虚五型,对于寒凝血淤型痛经服用艾草偏方确有其效。方中益母草有活血调经、祛淤止痛作用,艾草有温经散寒作用,两者配伍,既简单经济又有效。若痛经以冷痛为主,热敷能缓解,四肢冷,舌质淡,苔白,则可使用。但艾叶所含侧柏酮为神经兴奋剂,有毒,大量服用会引起癫痫样惊厥。 具体的中医药物缓解痛经有以下两种: 寒性痛经可以取当归30克,艾叶15克,红糖60克,水煎熬取3碗,分3次温服。 艾叶治疗经行腹痛。将12克炒艾叶,15克黄芪,3克肉桂,3克炒吴茱萸,10克炒香附,10克当归,10克玄胡索加适量水煎服,每日煎一次,分三次喝。 总而言之,痛经者要查明病因,再对症治疗,治疗的效果才会体现出来。同时在饮食上要注意忌生冷、辛辣的食物,会加重痛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