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衰如何诊断?专家说临床上心衰的诊断不会困难,但要注意有两种倾向。一种情况是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肺血增多和肺水肿而表现呼吸困难和肺部罗音,心衰已很明显,仍误疑为肺部感染而忽略对心衰的充分治疗。相反,有许多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因有心率增快和面色苍白的感染和缺氧表现,而误诊为心衰,造成不必要的用药,而忽略了对呼吸道疾病和缺氧的根本治疗。 (一)诊断标准 1、具备以下4项考虑心衰 (1)呼吸急促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2)心动过速婴儿>160次/分,幼儿>140次/分,儿童>120次/分。 (3)心脏扩大体检、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扩大的证据。 (4)烦躁、哺喂困难、体重增加、尿少、水肿、多汗、青紫、呛咳、阵发性呼吸困难,具备2项以上。 2、具备以上4项加以下1项或以上2项加以下2项即可确诊心衰。 (1)肝脏肿大婴幼儿在肋下&ge3cm,儿童>1cm;进行性肝脏肿大或伴触痛者更有意义。 (2)肺水肿。 (3)奔马律。 3、严重心衰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二)心功能状态评价 1、儿童的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Ⅰ级:仅有心脏病体征,无症状,活动不受限,心功能代偿。心功能Ⅱ级:活动量较大时出现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心功能Ⅲ级:轻活动稍多即出现症状,活动明显受限。心功能Ⅳ级:任何活动均有症状,在休息状态亦往往有呼吸困难或肝脏肿大。上述心功能分级用于成人及儿童,对婴儿不适用。 2、婴幼儿的心功能分级Ⅰ级:无症状,吮乳和活动与正常儿无异。Ⅱ级:吮乳时可有轻度呼吸急促或多汗,活动时有轻度呼吸困难,但生长发育尚正常。Ⅲ级:吮乳和活动有明显的呼吸急促,喂哺时间延长,生长发育因心衰而落后。Ⅳ级:休息时也有症状,呼吸急促,有三凹征、呻吟和多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