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的“小中风”其实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现在是中风的高发季节,有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留心‘小中风’,它是中风的信号。“小中风”好发于50岁~70岁的中老年人,症状来得快、消失快,在发病5分钟达到高峰,但恢复后不留后遗症。 “小中风”患者会突然丧失理解能力,突然间脸部、手臂或腿部无力、麻木,尤其是身体的一侧感到麻木,视物模糊或暂时丧失视力,头部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有眩晕、恶心、呕吐、饮水呛咳、口齿不清及突发的四肢乏力等症状。 “由于通常小中风发作突然,而且症状又会很快消失,大多数患者1小时内就可恢复正常,属于一过性的,所以很难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常常会忘记这样的小病,从而对小中风提供给人的危险信号视而不见,导致出现瘫痪等严重后果。” 干预治疗“小中风”可以减少中风的几率 “统计数据表明,发生过小中风的患者比没发生过小中风的患者,中风的几率要高上70%。“出现‘小中风’后,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减小中风的几率。”小中风发生后,高达50%的患者在5年之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死事件,如果诊断或治疗不当,其中10%脑梗死发生在小中风发作之后的90天内。 在我国现有的500万~600万名中风患者中,75%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40%左右属于重度致残者。因此,发生小中风后,能早期、及时、有效地诊断与治疗,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中风偏瘫的关键。 “如果出现小中风,最好做一些检查,查一下血流变化,做一下动脉内膜B超,看血管内有没有软斑形成,稳定斑块。如果治疗及时,药物能有效疏通血管、消散血管堵塞,并降低大中风的患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