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心脑血管 心力衰竭 查看内容

心力衰竭的病理介绍

2015-8-3 07:04|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168| 评论: 0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易因早期症状不明显被人们所忽视,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比例更多,我们知道心力衰竭应越早治疗越好,那么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简单阐述心力衰竭机理,心脏是一个泵,负责运送血液循环到全身,分秒不息,因此心脏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器官,因此一旦心脏功能不能提供足够的泵出功能,心力衰竭就会发生。

目前我国最多引发心力衰竭的心脏疾病是冠心病,最新数据约达到70%-80%,而这其中心肌梗死发生率超过60%,这些病人的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也达到60%及40%以上,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了心脏供应血管的狭窄和闭塞,造成心肌的损伤而导致心力衰竭。 心脏是人体的唯一器官,不像肺脏、肾脏等器官有双侧器官以备用,因此心力衰竭初次发作往往来势汹汹,场面凶险。

目前最近10年的心血管医学发展也体现在这些急性、初次发作的心力衰竭的抢救上,比如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抢救了无数冠心病病人生命,通过这些技术,挽救和保存了因冠脉缺血而即将坏死的心肌,也治疗了一部分因急性心肌梗死而诱发的心力衰竭。

同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新型的抗心力衰竭药物也对初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较10年以前有明显的提高。 心脏尽管是单一器官,但它有极强的自适应能力和能力储备力和潜能,一旦它从第一次重大打击恢复过来,它会很快的通过自适应和重塑,以达到“使用寿命”的延长,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也能生活自理和参加社会活动。

现代技术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由20年前的30%降到目前的1%-5%,也使也使存活的病人明显增加,这种自适应过程变得普遍,随着人们的寿命进一步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住院人数比例也明显增加,心力衰竭的防治重心明显发生转移。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1 19:13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