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危险性心律失常又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或恶性心律失常,它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危险性心律失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危险性”室性早搏”:对病理性室性早搏,临床一般按LOWN等提出的分级法,即分为五级。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通常应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内差异传导相鉴别。”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时,由于心室率过快(>200次/分),可引起室颤动。 (3)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这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形式,是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的一种类型。多见于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钾”症、奎尼丁”晕厥”、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根据窦房结功能不全的程度,可出现一系列有关的心律失常,其中较严重者是”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又称慢-快综合征)。 (5)Q-T间期延长综合征:此综合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Q-T间期延长;另一类是继发性Q-T间期延长,临床上后者较前者更常见。 (6)严重室内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在发生房屋传导阻滞之前,可先出现室内双束支阻滞和三束支阻滞。严重室内传导阻滞有时比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更危险。希氏束分叉以下阻滞的特点为QRS增宽畸形,心室率每分钟28~40次,不稳定,症状重,常有晕厥,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猝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