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调节垂体的功能,而垂体又调节卵巢的功能。月经是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那么,如何明确痛经病因?痛经吃什么中药调理? 血沉、白带细菌培养、B超盆腔扫描、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刮宫,最后应用宫腔镜、腹腔镜检查可及早明确痛经之发病原因。宫腔镜检查可发现刮宫时遗漏的细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溃疡等,而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可在诊刮之后进行。 对于痛经通过服用中药进行调理,中医将痛经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等,根据其辨证分型进行相应的治疗,可起到缓解经期疼痛的效果。 湿热瘀阻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经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舌质红,苔黄。 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血。 方药:清热调血汤。配方为生地、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丹皮、黄连、香附、莪术、元胡。 寒凝血瘀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配方为肉桂、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蒲黄、延胡索、没药。 气滞血瘀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治宜: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配方为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当归、丹皮、乌药、枳壳、香附、甘草、元胡、五灵脂。 痛经的妇女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可以试试下面的药物对抗痛经,效果非常不错: 妇科十味片: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 益母草颗粒:祛瘀生新。用于月经量少,后错,经来腹痛。 坤宝丸: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通络。用于妇女绝经前后,肝肾阴虚引起的月经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