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某城市测量了 0.25—10微 米 (即 PM0.25—PM10)范围内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分析和比较了它们与居民健康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最为显著,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而粒径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没有显著关联。 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对应的数量浓度和总表面积越大,越有可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也有可能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人体下呼吸道的沉降方式有关,粒径小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扩散方式沉积,而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颗粒物中健康危害较大的可能是粒径小 (例如小于0.5微米)、数量多的 部分,而不是粒径大、质量重的部分。这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即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