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不是遗传病,为什么容易发生家族聚集?
-
通常谈及一些有家族遗传史的疾病,人们都会闻之色变。但并不是说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就是遗传病,也不是说非遗传病类疾病不会发生家族聚集现象。比如说,肝癌本身就不属于遗传病,但却容易发生家族聚集现象,这是为 ...
-
2016-10-28 15:31
- 《科普》肝脏的5个主要功能
-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据估计,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00种以上。具体说起来,肝脏主要从事下面5种“工作”。 1.合成功能。五谷杂粮进入消化道,经过消化,水解为葡萄糖,才能 ...
-
2016-10-26 16:08
- 常吃两类食物诱发肝癌
-
肝脏是人体负责消化和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癌虽说大部分是由肝炎诱发的,但是跟自己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一旦饮食中经常含有致癌物质,就较容易促发肝癌。 常吃两类食物容易诱发肝癌 ①发霉的食物不能食用 ...
-
2016-10-14 23:31
- 肝癌早期的蛛丝马迹
-
肝癌起病隐匿,非常凶险,有隐形杀手之称。早期肝癌通常并不产生病症,所以又叫无病症期,短则数月,长则几年,因人而异,此时患者很少就医,所以临床上很难发现。
-
2016-10-12 17:29
- 乙肝复发的四点诱因
-
很多患者对乙肝的反复发作感到苦恼,自己明明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才治愈了乙肝疾病,没想到一段时间过后疾病竟然复发了,那么,自己前期所进行的积极治疗岂不是都白费了吗,这是很多乙肝患者的心声。那么,乙肝 ...
-
2016-10-11 14:51
- “乙肝两对半”指的是什么?
-
“两对半”是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对乙肝患者几乎都要做这一检查,由于乙肝的广泛流行,经过群众性的传播,“两对半”几乎无人不知,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其中一项指标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指的是什么? ...
-
2016-10-10 17:38
- 如何看大、小三阳?
-
区分清楚“大、小三阳”很重要。如果是“大三阳”肝炎,年轻人都愿意用干扰素治疗;但是如果是“小三阳”病毒已变异,容易复发,抗病毒一般以选择核苷类药长期治疗比较稳当。 人体内的乙肝病毒并不纯,常是一 ...
-
2016-10-10 17:33
- 母乳喂奶真能传播乙肝病毒吗?
-
历经十月怀胎,宝宝的降临让妈妈感到无比幸福,面对嗷嗷待哺的小嘴,年轻的妈妈是多么想给怀里的宝宝喂奶啊,但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妈妈却不敢,不少医生也好心劝阻,妇产科的护士甚至拒绝把婴儿从育婴室抱给产 ...
-
2016-10-9 16:05
- 护肝牢记4件事、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肝病?
-
酒精对肝脏的伤害到底有多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自己的肝脏?记者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肝病研究所副所长刘玉兰教授为我们答疑解惑。 酒精肝逐年增加 喝酒对肝脏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
2016-10-5 17:54
- 肝功能衰退的七个迹象
-
每个人的身体内都有一个高效的解毒器,那就是肝脏。然而这个解毒装置有时也会出故障,各种形式的肝炎以及长期油腻饮食、过量饮酒,都是肝脏问题的常见病因。美国《预防》杂志网站近日总结了肝功能衰退的七个迹象 ...
-
2016-9-28 16:58
- 肝功能指标以及检查肝功能前的注意事项
-
肝功能检查多项测定值与饮食有一定关系。因此肝功能检查前一天晚餐应避免饮酒,不要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检查当天不能吃早餐、不能喝水、早上不能进行体育锻炼或剧烈运动。
-
2016-9-15 16:28
- 肝癌介入治疗“一针见效”
-
肝癌素有“癌症之王”之称,早期发现困难,发展迅速,难以治愈,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随之一些江湖游医打出了治疗肝癌“一针见效”的噱头,真的有所说的那么神乎其神吗?这里所说的“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针, ...
-
2016-9-10 09:59
- 肝脏肿瘤筛查,到底选择B超?CT?还是MRI?
-
肝脏!是怀疑肿瘤!首选MRI。MRI的软组织对比更好,对于肝脏肿瘤,很多的研究都提示MRI要优于CT,而且没有电离辐射。临床上有很多时候病人做了CT,我们都要建议再做MRI。比如下图,左边为CT,右边为MRI。箭头所示为 ...
-
2016-7-30 21:03
- 丙肝病毒在外界能活多久?如何消毒?
-
丙肝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温度较敏感,加热100℃5分钟或60℃10小时或用高压蒸气消毒都可使病毒灭活。丙肝病毒对氯仿、次氯酸钠、甲醛、乙醚等化学消毒剂均较敏感,用20%次氯酸钠可消除其传染性,用10%~20%氯 ...
-
2016-7-30 21:00
最新文章
-
《养生堂》任大江,护腰秘籍,腰椎间盘,伤腰动作,腰椎自
-
《养生堂》于康,主食,碳水化合物,健康吃饭,碳水摄入误
-
《健康之路》王晏美,致病细菌,泡发食物,米酵菌酸,剩菜
-
《养生堂》于康,肌少性肥胖,最危险的体型,减脂增肌,健
-
《健康之路》王晏美,厨房卫生,冰箱,食物保鲜,食物存放
-
《养生堂》高俊华,大脑,隐性饥饿,认知能力,平衡能力,
-
《健康之路》王晏美,厨房卫生,菜板,抹布,筷子,筷笼,细
-
《养生堂》朱宏伟,糖尿病,下肢疼痛,血管堵塞,截肢,球
-
《健康之路》潘琦,糖尿病患者出行,健康指南,降糖药,胰
肿瘤
最新帖子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
祛湿就是妥妥的智商税伪概念
-
春分养生,预防疾病,阴阳变化,疏肝理气,健脾祛湿,阴阳调和
-
睡眠障碍,熬夜补觉,打鼾,睡眠时长,睡前行为,安眠药
-
春季养生:一菜一粥一茶,少酸多甘补五脏
-
春季 “春捂” 与心血管病防护及穿衣指南
-
电动牙刷和手动牙刷,到底该选谁?
-
体重门诊:能解决啥问题、涉及哪些学科、适合哪些人群?
-
春季春捂全攻略:温度、疾病与穿衣要点
-
深度揭秘!六大常见健康流言的真相与应对策略
科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