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j8 t4 M. K( j3 P% N
& \" l3 q3 Z0 J8 |, w+ g% ^% R 很多病人到处打听民间偏方,病人和病人家属互相交流,四处打听来民间偏方,把偏方当作“救命稻草”。一些未经临床验证的民间偏方也同样被当成正规治疗之外的“灵丹妙药”。他们认为保健品、中草药副作用不大,所以更加放心食用,有的甚至比吃医生开的药还上心。很多患者也不问疾病早、中、晚期,更不辨病人体质,千人同一药、万人共一方。病人抱着不妨“试一下”、“有效就有效,无效也无害”的心态,殊不知很多病是“治好不容易、治坏很容易”。中草药作为天然药物,其毒性并非不存在。; q) [0 s! D* Y% U& H
9 C3 M2 b0 y1 q% s6 s/ t$ m( K
中医学早就对中药的毒性有较深刻的认识。《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记载有“下品多毒,不可久服”。轻信偏方以毒攻毒,会导致严重后果。在使用偏方治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I1 J- v5 m& ~) ?# D3 \; g
, H4 p8 G* \1 e' ]- R
药名、药量要准确- P- f3 @+ A6 r3 o9 @, C
; n0 ?0 j* H v [! u
偏方大多为中草药,不少药物有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现象,同时这些药物在采集季节、炮制方法等方面也有一定讲究。因此,对偏方中的药物不能以讹传讹,使用时应注意识别;在药物用量上也应格外注意,偏方中不少是含有剧毒的药物,如大剂量使用轻粉能抑制真菌生长,使一些皮肤病症状得到控制。但是轻粉的主要成分是无机汞,毒性很大,在体内蓄积可造成慢性汞中毒,实属弊大于利。一旦轻信或长期应用,往往会给病人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害。
. k& s" @& Y3 o; u* s/ O: |. B! q! T! S: ~
辨证选用是关键
M* S4 |6 f. M. L! F& t* C5 B4 H9 ], w/ L2 L: _
中医学讲究辨证论治,使用偏方也不例外。大多数偏方只能够对某一个病症进行治疗,但相似的症状其病理基础不一定相同,因此需要的药物也必然不同。如腹胀可见于胃肠疾病、肝胆疾病及心功能不全等。山楂可以助消化、消除胃肠疾病引起的腹胀,却不能治疗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腹胀。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各有差异,因此同样的病症别人用了有效,自己用了就不一定有效。
) S- I# S% i' j$ w# G9 T
+ U/ f( A" N! O) `2 ~3 ]2 T6 { 毒副作用要警惕0 P$ ]* x0 j! S8 } j/ z9 `8 b
( d7 Y1 D6 D9 e! S0 C# d 一般来说,偏方、土方、小验方都是未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药理实验的非正规药方,其疗效并不十分肯定,而且其毒副作用也不为人们所了解和重视。有些偏方药物配伍不合理,也会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5 v3 [( S2 _, |) |5 r' R
5 E+ F3 C1 m5 e0 l5 a& x8 A% j 配伍禁忌别忽视; m! o- t; o. v. `0 {/ m$ F
( t5 ~ p; A4 T5 Z
在使用偏方的同时服用其它治疗药物,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以免出现毒性反应。如糖尿病病人服用优降糖,则忌人参、甘草,它们之间可能产生拮抗作用,从而减低降糖药的效应;即使没有配伍禁忌,两者的服用也最好间隔1~2个小时以上为宜。
/ e; [- K1 G' j% o5 ^3 x" F6 M6 {& t7 N' k# c8 Y: a
因此,大家在使用偏方时,必须树立科学用药的意识。即使是从一些媒体上看到的偏方,也要慎重鉴别,不可盲从。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有病找专业医生,而不要轻信江湖游医,吃药最好遵医嘱。
' j& j8 N7 K# N& G* v J2 U4 f/ n7 V
) a3 ]( q# H' ?. o. c( g2 k' j!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