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肿瘤 肺癌 查看内容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

2016-9-5 15:30|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210| 评论: 0

号卡线上办理中心

  2016年中国消化内镜学年会在武汉隆重召开。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

张澍田

结直肠癌(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3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已跃居第3~5位。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多数早期结直肠癌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则不足10%,内镜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随着色素内镜、窄带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内镜等技术的进步,内镜下诊断早期结直肠肿瘤的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开展实现了早期结直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微创治疗。

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是指已证实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腺瘤(包括锯齿状腺瘤)、腺瘤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畸变隐窝灶,尤其伴有异型增生者。

早期结直肠癌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结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层者称为黏膜内癌(M期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称为黏膜下癌(SM期癌)。两者又可以

根据其浸润深度进行细化,其中病变仅局限于黏膜上皮层者称为M1期癌,浸润基底膜侵入黏膜固有层者称为M2期癌,浸润黏膜肌层者称为M3期癌,浸润到黏膜下层上1/3、中1/3、下1/3者分别称为SMl期癌、SM2期癌、SM3期癌。

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的筛查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预防结直肠癌和降低结直肠癌累积死亡率的重中之重。目前推荐在初筛的基础上确立一般风险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分别给予不同的筛查方案。筛查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等。目前推荐的筛查方案为个体化配合使用色素内镜和/或电子染色内镜,对疑有问题处应活检进行病理诊断,伺机性筛查不宜做年龄限制,不考虑性别差异。推荐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作为伺机性筛查精查手段。良好的肠道清洁准备是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重要前提,推荐退镜时间不少于6min。

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包括病变性质和程度的诊断。发现病变后通过病变表面的凹凸、糜烂、饱满感、内镜下触及硬度等现象,结合放大内镜观察到的表面微细结构来对其良恶性做初步判断,之后结合病理予以确诊;其次,还需要对恶性病变的恶性程度以及浸润深度做出诊断,因病变浸润深度对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判断尤为重要。恶性程度可以根据病理组织类型判断。浸润深度则需要结合色素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检查来予以评估。诊断方法包括:常规结肠镜检查,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黏膜下注射即抬举征及腹部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等其他方法。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要严格把握,目前治疗方法包括:热活检钳钳除,圈套器电切,EMR,ESD。治疗前应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治疗后严密监测出血、穿孔、不完全切除等并发症,熟练掌握相应处理方法,如钛夹、电凝等。

内镜治疗后部分病变需追加外科手术,如切除标本侧切缘和基底切缘阳性(距切除切缘不足500 μm);黏膜下层高度浸润病变(黏膜下层浸润1000μm以上,恶性息肉为3000 μm);脉管侵袭阳性,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癌瘤出芽分级G2以上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内镜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及病理诊断是判断病变性质及决定诊疗方案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对于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治疗后,息肉切除术后,结直肠癌术后的病例进行个性化随访,也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重要途径。

标签:

最新文章

肿瘤

最新帖子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4-3-29 23:52

Copyright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