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对付湿疹中医出招》,一到换季湿疹就闹?每到换季,湿疹就特别容易找上门,痒得人抓心挠肝,有时候还又疼又难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的周冬梅主任医师,专门分享了能快速止痒、缓解湿疹的办法。 在中医看来,湿疹和 “湿气” 脱不了关系。湿气这东西缠人得很,所以湿疹才会反反复复,很难彻底好利索。根据皮肤表现的不同,湿疹主要能分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一、先搞懂:三种湿疹各有啥特点 急性湿疹:皮肤会渗液、糜烂,痒得特别厉害,疹子是潮红色的,大多是小疙瘩样,还会有灼热感。简单说就是皮肤发炎了,细胞肿起来,才会渗液、糜烂,看着又红又烧得慌,痒得根本忍不住。 亚急性湿疹:刚好在急性和慢性之间,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痒,而且痒得很剧烈。 慢性湿疹:疹子不红,但会有色素沉着,皮肤摸起来又粗糙又干,还会变得像苔藓一样。这种湿疹特别顽固,不好治,还总复发。除了剧痒,皮肤又干又厚,颜色也发暗,有时候还会掉皮、开裂。 二、为啥湿疹总反复?中医帮你找原因 脾胃弱,湿气重:脾胃功能不好,没法正常代谢水分,湿气就会在身体里攒着,慢慢变成引发湿疹的 “湿邪”。 外界湿气 “勾” 出体内湿气:要是环境潮湿,或者经常碰水、接触潮湿的东西,就可能把身体里的湿气 “勾” 出来,让湿疹更严重。 情绪波动也会添乱:比如紧张、焦虑的时候,容易让肝胆里产生湿热,进而影响脾胃功能,最后也会生成湿邪。 接触了过敏原:像金属、化学用品、粉尘这些东西,都可能成为 “导火索”,让湿疹反复出现。 三、对症治:不同湿疹有不同办法 (一)急性湿疹:用野菜敷一敷,快速止痒 中医对付急性湿疹,主要是清热、除湿、解毒。咱们常见的野菜 “马齿苋”,就有这本事,用来治急性湿疹特别合适。 准备材料:新鲜马齿苋 60 克(如果用干的,30 克就行),再加上 1000 毫升水。 怎么做:把 60 克鲜马齿苋放进 1000 毫升水里,煮 10 分钟,滤掉渣子放凉,就可以用来湿敷了。 怎么用:找 6-8 层纱布,蘸满煮好的药液,敷在长湿疹的地方。每次敷 30 到 40 分钟,痒和灼热感很快就能缓解。 (二)慢性湿疹:外用药膏 + 内服调理,双管齐下 中医认为慢性湿疹是 “表面干、里面湿”—— 皮肤看着干、掉皮,但深层还藏着湿气。针对这种情况,有三种常用方法: 1. 自己做 “复方黄连膏” 黄连能清热除湿、解毒止痒,自己做简易版很方便。 材料比例:医用白凡士林和黄连粉,按照 2:1 的比例准备。 制作步骤:把凡士林隔着水加热,化成油状后,加入黄连粉,充分搅拌均匀就行。 使用方法:在湿疹处薄薄涂一层。如果皮肤已经变厚,就用保鲜膜包起来(也就是 “封包”),敷 4 到 6 小时。 小技巧:用保鲜膜封包前,记得用牙签在保鲜膜上扎些小孔,这样能让皮肤透透气,避免闷得难受。 2. 喝 “当归饮子” 调理 这种方子适合慢性湿疹患者,能滋阴养血、润燥祛风,帮着止痒。 包含成分:首乌藤、防风、当归、生地、白芍、川芎、黄芪、白蒺藜、荆芥。 服用方法: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喝,一般一个月是一个疗程,期间还要定期复诊,让医生根据情况调整药方。 3. 喝 “祛湿粥” 日常保养 这款粥能健脾益气、养血润燥,平时喝可以帮慢性湿疹患者调理身体。 材料用量:茯苓 20 克、山药 10 克、粳米 50 克、赤小豆 20 克、薏米 20 克,再加点大枣(具体放多少没明确说,根据自己口味加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