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意想不到的心脏危机》,中日 XX 医院心脏科的任景怡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心衰这毛病,跟那些一发作就疼得要命的 “急性病” 不一样,它更像个 “隐形消耗者”,悄无声息地耗损身体。而且它的症状特别会 “伪装”,很容易跟其他小毛病搞混,好多人因此没及时发现,耽误了治疗。所以想对付心衰,关键得先摸清它的 “套路”,早发现才能早治。 有慢性病?可得盯紧心衰风险 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的慢性病,其实都是诱发心衰的 “高危因素”。有时候就算你没觉得身体有啥不舒服,心衰的风险可能已经找上你了。临床上医生会把心衰分成 A、B、C、D 四个阶段,有慢性病的朋友,基本都属于 A 期 —— 也就是 “心衰风险期”,这时候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咱们再具体说说这四个阶段的表现,这样大家能更清楚自己的情况: A 期(心衰风险期):只是有诱发心衰的因素(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但没有心衰的症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也没出问题,检查心脏相关的指标也都正常。 B 期(心衰前期):同样有高危因素,而且检查会发现血液里的 “利钠肽” 或 “心肌肌钙蛋白” 升高(排除了其他原因),心脏的结构或功能也出现了问题,但身体还没表现出心衰的症状。 C 期(症状性心衰):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已经出现过心衰的症状(比如气短、水肿),而且心脏结构或功能也确实有异常。 D 期(晚期心衰):到了这个阶段,心脏内的 “充盈压” 会升高,病情相对更严重。 这些 “隐形杀手”,都可能诱发心衰 除了高血压、糖尿病,还有不少因素会悄悄伤害心脏,增加心衰风险,比如: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里长斑块) 代谢综合征、肥胖 有些会损伤心脏的药物 家里有人得过心肌病,或者自己携带相关的基因变异 身体出现这些变化,可能是心脏在 “求救” 1. 没胃口?不一定是肠胃的事儿,可能是心脏不好了 心衰会让全身的血液流通变慢,连消化系统也会受影响,进而出现没胃口、恶心、想吐的情况。但这跟普通的消化不好不一样 —— 普通没胃口大多是暂时的,可能吃点助消化的药、调整下饮食就好了;而心衰引起的没胃口,常会伴着腹胀,还容易被当成胃炎、胆囊炎,吃了助消化的药也没效果。 2. “啤酒肚” 突然变大?别只怪胖,可能是心衰在捣乱 肥胖本身就会增加高血压、高血糖的风险,还会直接伤害心脏。如果是心衰找上门,会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血管里的液体可能渗到腹腔里,形成 “腹水”,看起来就像 “啤酒肚” 变大了。除了肚子变大,心衰导致的 “体循环淤血” 还有两个典型表现:一是脚踝、小腿会水肿,用手按一下会陷下去;二是体重可能在短期内突然增加。 3. 枕头越垫越高才能睡着?小心心衰已经来了 心衰会导致肺部淤血,平躺的时候流回心脏的血液会变多,肺部的压力也会跟着增加,让人感觉呼吸困难。这时候就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活动后容易气短,休息一会儿才能缓解(叫 “劳力性呼吸困难”);二是睡着的时候可能突然憋醒,得坐起来或站起来才舒服(叫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三是根本没法平躺,必须垫很高的枕头,或者半坐着才能睡觉(叫 “端坐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