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养生百科 查看内容

肝脏虚证应该怎么补?

2021-10-29 13:58|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790| 评论: 0

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储藏与排出)血液以维持人体脏腑各组织的活动,保障血液运行的畅通。

肝藏之血常需盈满,阴血充足是肝体柔和、气机条达、血行通畅的物质基础,故肝有“体阴用阳”之说,从而高度概括了肝以阴血为根本的生理特点。肝脏虚证主要表现为血虚与阴虚两个方面。

一、补肝血

肝血即肝脏贮藏与调节的血液。肝血的充足与亏损,能够标志着全身血液的盛衰。肝血的来源有二。

一为脾胃水谷精微的充养,一为肾精所化阴血的涵育。

此外,心与血脉的充盛,也是肝藏血的重要条件。

因此,肝血不足与心、脾、肾之虚证关联密切。

肝血不足,则心失荣养,故每见面白唇淡、爪甲色白而枯、两目昏花、心悸不寐等心肝血虚证;

肝血虚则疏泄无能,血行迟缓,甚则停滞成瘀,因而见有筋肉拘挛、屈伸不利、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癥瘕等症。

补肝血之法,应根据肝藏血而又调血的生理特点,确立补中有调的法则。

虚则补其母,君以熟地、枸杞等滋补肾阴以充血之化源;辅以当归直补肝血,化瘀生新,助其调血疏泄之能;白芍养血和营,柔肝之体以防刚燥太过;川芎行血疏达为佐使,使血充盈而畅通,兼可防止血虚运缓而留滞成痰。

代表方如四物汤、《医宗金鉴》补肝汤(四物汤加枣仁、木瓜、麦冬、甘草)等;

若肝脾气血两虚,则宜八珍汤、十全大补丸之类方。

二、补肝阴

肝阴是指肝血及津液(包括肝液“泪”)等物质。

肝阴的充实,依赖肾水(阴精)的涵养,脾肺所布水津的充溉,以及肝血的充盈和顺。

肝阴充足,则肝体柔和,可维护肝阳的升发与疏泄条达的职能,保持阴阳和谐无过。若肝阴不足,阴不制阳每致阳亢为害。气郁化火,肝阴内耗;水亏于下,阴津不荣,均可导致肝阴不足。

其虚证以眩晕雀目、少寐多梦、肢麻肉瞤等阴血亏虚证为主体;阴虚则内热,肝火横逆上犯,心、肺及胃之阴液俱为其所劫,故可见口燥咽干、心烦易怒、头痛耳鸣等症。

沈金鳌谓肝“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即是此意。

故补肝阴之法,自当以滋补肝肾阴血为主,兼以清肺益胃,制其犯逆,使肝体柔和。

补阴血如上法,地黄、枸杞、当归、白芍等滋补肝肾,使阴血得充则可制阳;

滋阴液可用沙参、麦冬等滋液润操,养胃阴以资气血及津液生化之源,又合“培土抑木”之法;

清肺润燥则津液施布,兼能制肝火之犯逆。

代表方剂如一贯煎;若阴虚阳亢、风阳升动者,则宜建瓴汤、镇肝熄风汤等。

三、补肝气

肝气即肝藏血、调血及疏泄、升发等功能的体现。盖肝以阴血为体,阴血充盛是肝气旺盛的基础,也就是说阴血充则气自旺,气旺方可使疏泄条达,气血调畅冲和,从而魄安魂守,形健志勇而耐劳,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云,肝为“罢极之本”。

临床所见的肝气虚证,以两胁胀满、视物昏花、爪甲不荣,筋脉拘急、恐惧胆怯等症为主要表现。

究其根本,均属肝血亏虚、经脉失其荣养所致,故补肝气之法,应以四物汤调补肝血为准则,血为肝气之母,血充则气可复。

肝血虚久可累及脾肾,因此滋阴化气、或补脾益血都可助肝气的资生,《医宗金鉴》补肝汤、圣愈汤均可选用。

四、补肝阳

肝之阳气源于阴血的化生,又依赖心、肾阳气的温煦,起着维护气血温和调顺、筋脉柔和舒畅的作用。

肝肾同源,主下焦,肝阳虚损不能温煦经脉,多见下焦阴寒证;不能疏土升阳,还可见脾虚气陷诸证。

在中医古籍中对肝阳虚的提法较少见,因此补肝阳的方剂尤其难求。一般多见“肝寒”或“寒滞肝脉”等证。

肝阳虚为阳虚生寒,故以肝之气血虚证为主体,兼见畏寒肢冷、溲清便溏、宫寒不孕等症为特征。

故补肝阳之法,应尊阳气基于阴血的道理,首选当归、枸杞子等温养营血之品培其根本,使阴生则阳长;辅以吴茱萸、肉桂等暖肝肾之阳,温散寒邪;再用川、乌药温通气血。

如此使血充气旺则阳气得生,寒邪散,气血通则筋脉得以温养,是为正法。

代表方如张景岳所制暖肝煎。

若见少腹胀痛,或冷痛引擎、辜冷肿硬、偏坠等寒盛遏阳的标急之证,当以温散寒邪气行气理痛之法,如天台乌药散、橘核丸等皆为温法,非补阳之剂。

最新文章

肿瘤

最新帖子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4-3-19 17:27

Copyright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