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心脑血管 心力衰竭 查看内容

心脏移植拯救终末期心衰患者 专家直言可长期高质量存活

2019-4-2 13:32|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649| 评论: 0

号卡线上办理中心

心脏就好比人体的发动机,终末期心衰也就意味着发动机随时可能会熄火,一旦熄火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此时心脏移植手术成了唯一的解决方法。

近两个星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脏移植团队共开展了3例心脏移植手术,并全部取得了成功。3月28日,孙逸仙医院举办了心脏移植团队媒体见面会,心脏移植团队的多位专家以及患者家属出席了见面会。

感冒未及时正确治疗或会伤及心脏 专家:预防心衰重视感冒的治疗

48岁的刘先生因为10多年前的一次重感冒诱发了病毒性心肌炎,心脏功能受到了严重的损伤,3年前刘先生的病情开始恶化,出现了气喘,腹胀,腹水和双下肢的水肿等症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郑俊猛教授判断,此时刘先生的慢性心衰状态逐渐过渡到终末期心衰状态,心脏移植或许是他唯一的出路。

多年前的重症感冒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治疗,以至于到后来需要心脏移植。然而像他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郑俊猛教授表示,感冒是病毒感染,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诱发爆发性病毒性心肌炎,从而引发对心肌的损害,落下不可恢复的损伤。

普通人如何避免感冒诱发心脏损伤?郑俊猛教授提醒到,感冒需要得到治疗和重视,而不是仅凭身体的自愈能力去恢复,如果感冒患者出现与发热不相符合的心动过速,说明心脏可能已经受到了损害,此时需要找心脏专科医生治疗处理,积极地用药,同时要加强自身的休息,这样才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患者术后要经历这些 专家:长期高质量生存并不难

郑俊猛教授介绍,患者在接受移植后的围手术期,还可能会经历术后出血、术后心功能不全、急性排斥、感染等挑战,但经过专业团队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患者通过移植手术达到长期高质量存活也并不难。

由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刘先生最终接受通过“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治疗。在心脏复跳过程中,医生发现刘先生右心功能不全,立即于手术室行“ECMO”V-A模式辅助循环治疗,通过ECMO辅助循环治疗,给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争取了足够的时间,6天后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恢复,现已转入普通病房进行之后的恢复治疗。

据了解,心脏移植患者的1年术后生存率90%,和5年生存率70%,10年生存率50%。为什么移植后一年和十年的生存率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呢?

对此郑俊猛教授也给出了解释,随着移植后时间的推延,心脏会产生慢性排斥,导致冠状动脉内膜出现问题,又或者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小问题,累加起来产生的差距。但是心脏移植并不会增大再次心衰的风险,能够保证患者长时间的生存,即便是移植的心脏再次心衰,也可以通过再次的心脏移植治疗。据郑俊猛教授介绍,跟随郑俊猛教授主刀完成的心脏移植患者中,目前仍在定期随访的时间最长的患者已经达到15年。

心脏保存难度大 整体利用率低

目前心脏捐献来源存在大量的浪费,在临床上,许多问题都会造成心脏的难以利用。

心脏供体在脑死亡时,身体会产生“儿茶酚胺风暴”,分泌大量的激素,让心脏收缩增强,用力做功以应付突发情况,但时间长了,心脏就很容易耗竭,导致心脏严重受损。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对于供体的维护不恰当,可能会导致供体心脏不再适合移植。

大众对心脏移植缺乏足够的理解,对心脏移植抱有不信赖的看法,加之心脏移植在国内的普及度不足,能够拥有的心脏移植资质的医疗单位较少,导致了有心脏、没病人的情况。 此外,心脏捐出来之后,要尽量在离开供体的6个小时内移植并复跳,这也就决定了心脏资源只能在一定区域内流动,无法从远处获取心脏,导致心脏资源的浪费。

逸仙“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启动

3月22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共建“逸仙‘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启动。截至今日已有365人通过该平台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就在刘先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的第7天,逸仙“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正式上线,刘先生的妻子知道消息后主动要求参加这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自愿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据悉,“逸仙‘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致力于号召更多民众加入中国公民器官捐赠倡导事业,通过在医院微信公众号及官网开设捐献志愿登记窗口的方式,与中国器官移植基金会“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实现实时对接。

标签:

最新文章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4-4-27 11:19

Copyright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