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2 M: R& @8 E7 ]6 W
大热天儿里,人人都想寻个凉快。现在这个季节,无论是超市、商场、办公室,还是自己家中,基本都是空调大开,人们动辄就出一身汗的机会还真不多。夏季出汗其实是人体在给自身降温,如果总是待在有空调的环境里很少出汗,人到秋冬季节就容易生病。
# ?& ?& O( i% _/ W9 H6 v. t9 h) {3 ~; m1 }; B- x& t1 R" z( ~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诉说自己一到天气转凉以后就爱感冒,其症状可能没有明显的发热,但总比正常人容易怕冷,周身感觉酸懒不适,部分人伴有咳嗽,断断续续地甚至要小半年才能好。追问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人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往往都少不了空调,即使三伏天也很少汗流浃背。正是这种“让人羡慕”的环境,却给健康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6 w7 a/ A; C: C6 y; P& Q( ^* ?! b4 N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机遵循“春生夏长”的规律。借助夏季外界环境的高温,气血达到充盛饱满的状态,人的抵抗力相对较强,所以夏季患感冒发烧的几率低于其他季节。但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凉爽的环境,整个夏天都很少出汗,相当于气血并没有“长开”,那么人体对外界风寒的抵抗能力就会比较弱,也就更容易感冒。只是很多时候人们并不会马上表现为生病,毕竟夏季气血充盛,邪气难以侵袭,等到了秋冬季节,人体的气机随着温度下降转为往里收敛,体表的防御变得空虚,风寒邪气就容易附着于人体而发病。7 f6 S3 A' Y& y; F
2 c$ G: @; W9 @$ K
肺脏和人的皮肤有着密切联系,邪气可以通过皮肤进一步侵犯到肺脏,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受到破坏,具体表现为肺气上逆,咳嗽不止。另外,《内经》中有句话叫“形寒寒饮则伤肺”,意思是说夏季贪食冷饮,会把寒邪直接引入人体内部。生冷之物损伤脾阳,脾的运化功能减弱就会在中焦形成水饮,秋冬季节水饮逆射于肺就会导致咳喘。
! n# i' @' o9 N+ F9 }' ]) i# i2 |1 [1 L1 L1 {8 `+ @" w. d, `+ [* |
因此,要想避免秋冬季节寒邪犯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在炎热夏季受寒凉之气的打压。按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夏季的正常出汗,使气机打开,以养护体内阳气。4 i1 u; f: w4 q* X; k
; K4 y3 v! @7 |: V% ?9 R" ^ 所谓正常出汗,就是不要把空调温度开的过低,天生怕冷不怕热的人甚至不用开空调,给自己制造一些出汗的机会。当然,夏季出汗绝非越多越好。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需要阳气和阴精的共同参与,出汗过多则会使人体的阳和阴都有一定损伤。
+ k% v$ p4 g: f) T9 p& e' K3 p. B8 `3 B1 R
另外,“汗为心之液”,过度排汗还会造成心气不足,出现心慌、乏力等症状。因此,有汗出就要注意及时补水,既可以饮用温开水、热茶水,也可以吃应季的水果,西瓜甘寒清热,解暑效果非常好。如果夏季汗出过多,就需要滋阴益气,可用党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可以治疗暑伤元气,如气短倦怠、口渴多汗等。
5 ? _: u# {. ~ l
. j' Y, V0 V: U) B5 K! k; F# i' {* E
|